鈦坦科技登Google Cloud Summit Taipei 2025談未來關鍵力 會用工具不如會定義問題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在2025年Google Cloud Summit Taipei中,Google Cloud台灣總經理陳愷新強調:「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世界,台灣各行各業也正迎來全面升級與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時刻。」他指出,Google Cloud將持續以完整AI基礎架構與生成式AI能力,協助台灣本地企業把握轉型契機、加速升級腳步。
本次大會邀請了多家具有實戰經驗的企業代表分享AI應用成果。新加坡商鈦坦科技(Titansoft)專注於B2B線上平台研發,其產品研發經理陳昱霈以「AI驅動數據的未來:自主化與智能代理」為主題,深入剖析AI如何協助企業從資料混亂走向決策洞察,並結合實務案例,重新詮釋AI在組織中的角色與價值。

延伸閱讀:
黃仁勳、蘇姿丰大讚川普《AI行動計畫》超棒 期待解禁中國晶片出口限制
晶片驅動產業升級!國科會推33項研發成果、生醫農業帶動14億投資
競爭對手變金主!OpenAI選用Google雲端 皮蔡:我超興奮
AI不是萬能 問題定義才是關鍵
陳昱霈一開始就提醒,AI能處理的其實是「明確的問題」,而模糊、不確定的挑戰,仍需人類智慧判斷。鈦坦科技導入AI工具的起點,從不在於追新技術潮流,而是問清楚「我們正要解決什麼問題」。
團隊設有跨台灣、新加坡的實驗室Lab57,以科學方法為核心,將「觀察、提出問題、查找文獻、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結論」等步驟深植AI流程開發之中。這種方法除了確保每一項假設能被驗證、研究方向明確,也幫助團隊在資料尚未充足前就能練習戰略思考。
她強調:「我們不盲從趨勢,而是先理清定義,再決定工具。」面對瞬息萬變、工具百花齊放的AI市場,很多企業會陷入「先選工具、再想應用」的迷思。唯有回歸問題本質,了解需求與目標,才能選對最佳技術組合。
敏捷驗證讓創新有空間
鈦坦科技將Proof of Concept(POC)驗證流程化,將大型專案拆解為多個小型實驗模組,各自設定明確成功標準和觀察指標。這能快速收集回饋、調整模型,避免一次性高成本失敗。
陳昱霈說:「我們不怕失敗,但會設計流程控制風險,才能讓創新有空間。」這種以驗證為核心的文化,不僅提升產品成功率,也讓團隊能在快速變動下穩定調整。
鈦坦科技協助客戶量身打造AI系統,專案涵蓋AI對話摘要與問題分類,應用在多語、多模態客服內容,成果顯著,分類準確率提升至85%、摘要使用率達80%、資料歸納耗時減少50%。
這大幅提升客服團隊效率,讓夥伴能花更多心力分析複雜問題、主動發掘客戶洞察或優化服務流程。AI的標準化機制,也減少對同一段對話產生不同解讀。時間釋放後,團隊得以將一手觀察回饋給研發與決策部門,強化跨部門協作循環。
陳昱霈提醒,AI導入的核心不是追求技術有多強,而是落實商業目標、效益與成本並重。決策者要思考:「你可以做出來,但值不值得做?」只有在效益與成本間取得平衡,AI才能成為企業的長期助力。
AI時代下的人才角色建議
陳昱霈也分享,面對AI時代的職涯挑戰,各類角色應如何自處:
- 新鮮人:持續關注AI發展,更需培養對產業、職能的商業敏感度與領域知識。多問「為什麼」。先懂產業邏輯,後用工具。
- 資深者:建立問題定義、研究框架能力,帶領junior不止解決問題,更學會正確提問並內化邏輯。
- 管理者:思考「對的人在對的位置」,設計能讓AI協作、快速修正的研發流程,鼓勵多元團隊激發創新。
總結來說,鈦坦科技的實踐精神是:「我們不是為了用AI而用AI,而是以解決商業問題為核心。」會後,陳昱霈也收到眾多技術主管肯定,認為這種務實觀點能讓團隊更有信心面對未來轉型。「每天都在解題,有時也會迷惘。如果我的經驗能讓別人少走一些彎路,就很值得了。」這種真誠分享,也為台灣技術領袖帶來實質借鏡和前進動力。
瀏覽 57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