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產業還能(給)進嗎?|專家論點【台灣人工智慧協會 AI B&B】
作者:AI B&B (台灣人工智慧協會 技術處處長 黃逸華、執行長 林筱玫)
才不久之前,媒體才說數據科學家是全世界最性感的行業,才不到幾年光景,曾經幾百億幾百億投入的中國AI大廠積極縮減人力規模,動輒幾成起跳。但看到人才網站上,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尋找AI人才,說不定到什麼哪天,徵前台接待人員時,除了要求「談吐合宜」之外,也會要求「略懂AI」。
已經在AI產業裡的人問,這行到底是怎麼回事,還讓不讓人活呀?還沒進產業的人則問,這行到底怎麼回事,還給不給人進呀?
實際上,整個產業人才的現況就存在於兩個問題的對話之中。首先我們得先了解一下AI是什麼。如果從產業鏈來說,從架構(或說框架)、算法,一直延伸到應用與系統。如果只談薪水,必然是架構最高(計算機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 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nece),其次是算法(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電機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以此類推,越往產業下游,人越多越擁擠,而我們所認識的絕大部份所謂「AI公司」或「AI工程師」都在應用端。如果就應用類型區分,目前最成熟的領域包括視覺辨識、自然語言處理、音頻分析與應用在金融領域的時序預測,其中最多人去的地方是視覺辨識。
國內,1111人力銀行整理AI產業入行不到三年,薪水就有月薪5萬5千元,換算年薪66萬元,而資歷5年以上者則月薪上看7萬元,換算年薪84萬元。國外,美國在起薪中位數最高的十大專業中,排名第一的是計算機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大學畢業起薪中位數是年薪8萬300元(美元)相當台幣240萬元。台企若與外商競爭人才,錙銖必較薪資成本,一流人才自然走向生涯最佳的機會成本。科技人才荒,也使得全民皆AI的大旗及口號在各大專院校揮舞著鼓動著。
媽媽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不瞞你說,AI也有類似的建議。主要的原因在於,一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非常完整的產業課程,一路從傳統機器視覺一直完整介紹到AI視覺,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幾年。更別說AI技術發展,基本是在一日數變的節奏上,才覺得自己堪堪摸到了邊,就又看到迷濛且快速縮小的車尾燈。
如果看官們真像元曲大家關漢卿在《一枝花》裡描述的,「我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那麼非常歡迎您加入AI產業的行列,每天面對客戶與長官的奇思妙想、試圖解決現場出現的疑難雜症,每週打開研討會網站,檢索最新發表的論文,然後看著擬合曲線一步步收斂,臉上浮現放鬆而滿足的笑容。
瀏覽 1,81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