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輟學生打造「瞬間變聰明」AI眼鏡 能24小時監聽、即時投影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兩位來自哈佛大學的輟學生,打造新創公司Halo並開發一副眼鏡號稱「24小時記錄」的AI智慧眼鏡,可以自動、不中斷地記錄使用者周圍的所有對話,即時把語音內容轉成文字,還能直接把重要資訊投影到鏡片上,幫助你在聊天或工作時,馬上找到答案。Halo已獲得100萬美元投資,由Pillar VC領投,還有Soma Capital、Village Global和Morningside Venture的支持。這款眼鏡定價249美元,本週三就能開始預購。
Halo的共同創辦人Anh Phu Nguyen和Caine Ardayfio談到自己的願景時相當直接,Nguyen說,他們就是要讓大家「戴上眼鏡立馬變聰明」;而Ardayfio則認為,Halo等於是「給人類開啟無限記憶的新時代」。

延伸閱讀:
NVIDIA生成式AI軟體商APMIC 推OpenAI支援企業方案
產品的核心在於「即時語境輔助」,透過麥克風持續監聽並分析對話,AI能立刻在鏡片上顯示需要的資訊。舉例來說,若有人突然拋出數學問題「37的三次方是多少」,答案會立即浮現在眼鏡前方;甚至當對話中出現艱深詞彙,Halo也能即時解釋。
Ardayfio將這比喻為「現實生活版的Cluely」一家以幫助用戶應付面試甚至考試「作弊」為賣點的新創,並且他還把Halo的概念定位為「vibethinking的第一步」。
先前Ardayfio與Nguyen曾利用Meta的Ray-Ban智慧眼鏡打造臉部辨識App,能綁定身份、也可能被濫用於「人肉搜索」。這一舉動雖爭議不小,卻也凸顯了Meta在多年隱私風暴後對產品功能的嚴格限制,Ardayfio認為,相較於Meta被迫保守,Halo反而能有更大空間去展現AI輔助的潛力。
目前兩人已搬到舊金山灣區,進駐一處有如《HackerHostel》翻版的共享空間,持續專注於AI穿戴式技術的開發。市場人士指出,Halo若能在「便利」與「隱私」之間找到平衡,極可能成為AI智慧眼鏡領域的一個關鍵里程碑。但同時,因其關鍵功能涉及全天候監聽,也很難避免觸發法律與倫理的新一輪辯論。
在Meta、Apple與Samsung都積極搶攻穿戴式裝置的時刻,Halo這副眼鏡所挑起的,恐怕不只是產品之戰,更是一場關於「人類記憶、智慧與邊界」的社會對話。
資料來源: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