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患有失智症的貓 如何揭開人類阿茲海默症之謎?

記者彭夢竺/編譯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貓咪自然形成的失智症與人類的阿茲海默症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包括有毒的類澱粉蛋白(amyloid-beta)堆積和突觸(synapse)流失。這項研究顯示,貓咪可能成為研究阿茲海默症的寶貴自然模型,有助於開發能同時造福貓咪與人類的治療方法。研究還發現,腦部支持細胞可能促成突觸流失,而這些發現也能幫助飼主辨識和管理家中高齡貓咪的失智症狀。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貓咪自然形成的失智症與人類的阿茲海默症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圖/科技島資料照)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貓咪自然形成的失智症與人類的阿茲海默症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圖/科技島資料照)

貓咪大腦變化與阿茲海默症驚人相似

根據《ScienceDaily》報導,研究顯示,罹患失智症的貓咪,其大腦變化與阿茲海默症患者相似,為研究人類阿茲海默症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模型。科學家在患有失智症的貓咪大腦中,發現了有毒的類澱粉蛋白堆積,這是阿茲海默症的關鍵特徵之一。專家表示,這項發現更清楚地描繪出類澱粉蛋白如何導致貓咪出現與年齡相關的腦功能障礙和記憶力減退。

許多高齡貓咪會罹患失智症,症狀包括過度喵叫、困惑迷失、睡眠中斷,這些症狀與人類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症狀相似。

突觸流失與腦部支持細胞的關聯

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檢視了25隻不同年齡已逝貓咪的大腦,其中包括有失智症狀的貓咪。強大的顯微鏡影像揭示,類澱粉蛋白在年長貓咪和失智貓咪的突觸中堆積。突觸是腦細胞之間的連結,對於大腦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突觸的流失與阿茲海默症患者記憶和思維能力的下降有高度關聯。

研究團隊也發現,星狀膠細胞(astrocytes)和小膠細胞(microglia)這類腦部支持細胞會「吞噬」受影響的突觸。這個過程稱為「突觸修剪」(synaptic pruning),雖然在腦部發育過程中很重要,但在失智症中卻會導致突觸流失。

開發治療新契機 貓咪是理想的自然模型

專家指出,這些發現不僅有助於理解和管理貓咪的失智症,其驚人的相似性也為開發未來人類阿茲海默症治療方法提供了貢獻。過去,研究阿茲海默症主要依賴基因改造的齧齒類動物模型,但齧齒類動物並不會自然罹患失智症。專家認為,研究自然罹患失智症的貓咪,有潛力能推動知識進展,並為貓咪和人類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愛丁堡大學皇家(Dick)獸醫學院的研究主導者Robert McGeachan博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毀滅性的疾病,無論是發生在人類、貓或狗身上。我們的發現強調了貓失智症與人類阿茲海默症之間驚人的相似性。這為探索新的人類阿茲海默症治療方法是否也能幫助我們高齡的寵物打開了大門。由於貓咪會自然地出現這些大腦變化,牠們也可能提供比傳統實驗動物更精確的疾病模型,最終造福這兩種物種及其照護者。」

皇家(Dick)獸醫學院的貓科醫學教授Danièlle Gunn-Moore補充道:「貓失智症對貓咪及其飼主來說都非常痛苦。透過這樣的研究,我們將能了解最佳的治療方式。這對貓咪、牠們的飼主、阿茲海默症患者及其家屬都是一件好事。貓失智症是阿茲海默症完美的自然模型,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

資料來源:ScienceDaily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