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式風機為世界趨勢,CIP 3處場址有望導入,示範規模至少100MW起跳

在淨零排與潔淨能源大量需求的趨勢下,風力發電成為未來主要的電力供應來源之一,而台灣廣大的海域有著優良的風場,更成為開發風力發電的重要場域。

「彰芳西島一期風場希望在8月前安裝完10支風機,預計3趟出海就完成,」CIP董事總經理許乃文樂觀地說明風機的安裝計劃。為了把握適合海上施工的夏天,位在彰化外海風電業者的施工船正蓄勢待發,準備安裝一支支的海上風機,帶動國內離岸風電發展。

圖 : 來源 CIP

這些在海上轉動的風車,將為台灣推動發展再生能源,開啟了一個新的契機。

來自丹麥的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自2017年10月在台成立辦公室,終於在登台五年之際,再度迎接兩艘大型施工安裝船,在這兩艘施工船舶同步安裝下,彰芳西島一期風場、裝置量100MW,力拚8月完成建置,預計在2024年完成彰芳二期暨西島共600MW併網發電。

選定6處案場開發容量上看6.3GW,爭取區塊開發門票

CIP為爭取台灣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門票,早在2020年底CIP宣布選定6處案場參與區塊開發、總開發容量上看6.3GW,除了福芳風場已取得環評外,渢妙風場率先在6月初過環保署環評初審。

擔任CIP區塊開發計畫執行長Claire Lohan表示,「今年遴選準備好了,明年、後年競爭開發權有信心。」 她更透露,6處案場中有3處約3.3GW有機會導入最新浮動式風機科技,位於新竹苗栗外海的渢汎、渢成、渢力風場,水深是60公尺起跳。

相較於過去都設置固定式風機的做法,浮動式風機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水下基座的安裝方式,不同於固定式的風機,必需將風機基座的水下基礎是直接固定在海床,但浮動式的水下基礎平台,並沒有直接與海床接觸,而是將海錨投放於海床,讓船停泊一樣,如此一來對環保更有幫助。

由於浮式風機的浮式平台,與風機可以事先在在岸上組裝完畢,再由船隻拖往外海放置即可,可以省掉不少水下基礎施工與安裝時間,更重要的是浮式風機能開發的風能遠高於固定式風機,因此帶動浮動式風電的潮流正在興起,浮動式風機更成為世界風電發展的趨勢。

政府推浮動式風場示範計畫,業者建議至少100MW起跳

針對浮動式風機零組件國產化議題,Claire指出,目前還沒確認台灣要使用哪一種浮動式科技,但國際上浮動式科技變化有一百多種,其中大型管柱型結構做成的平台,在台灣供應鏈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密切跟供應鏈接洽中。

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左)與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計畫執行長Claire Lohan。圖 : 來源 CIP

許乃文表示,在區塊開發階段,已積極跟本土鋼構業者世紀鋼、興達海基討論,其中台北港適合發展浮動式的水下基礎平台,但隨著風機巨型化的趨勢,「國內的基礎建設是否能夠因應浮動式風機,我認為至少要兩年的時間準備。」

對於政府年底公布浮動式風機的示範獎勵計畫,她也建議, 不要只是蓋2至3支的示範風機,至少要達到100MW等級的商業規模 ,像是韓國浮動式風機是150~200MW規格在蓋,「這已經是世界趨勢,台灣在浮動式發展稍微晚了,必須迎頭趕上。」

不過許乃文坦言,今年的標案CIP還不會推浮動式風機,主要是台灣的港口水深、載重仍有待加強,跟產業鏈才剛開始談,以及尚未進行台灣的海流、波浪條件分析,「但未來浮動式風機一定需要本土化,尤其大型鋼構零組件。」

目前CIP在蘇格蘭推浮動式風機計畫,預計第三季融資到位,明年蓋好,屆時就能掌握第一手資訊,有助台灣後續發展浮動式風機,然而若是台灣能掌握這波浮動式風機的先機,或許將可以讓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龍頭。

文:陳映璇 / 責任編輯:吳秀樺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

join高薪科技職缺

瀏覽 1,26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