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光子量子顯微鏡問世 見證幽靈般的雙光子分裂

編譯/高晟鈞

示意圖:123RF

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的原理,將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提高了整整一倍之多,從而在不損壞活細胞標本的情況下,實現更高解析度的成像。

這項新的技術被發表在了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由布倫醫學電氣工程教授Lihong Wang與其領銜的團隊所開發。

量子糾纏,是指兩個粒子相互有所聯繫,使得其中之一的狀態會影響另一者,並且這種影響可以突破空間與物理上的限制;愛因斯坦用「如同幽靈一般的超距作用」來形容這種現象,因為他幾乎推翻了相對論。

在量子領域當中,所有的粒子都是一種波,波的波長與粒子的動量成反比,動量越大,粒子波長則越短。因此雙光子的動量,是單光子的兩倍,換句話來說,它的波長也縮短了一倍之多。

這項原理,是實現巧合量子顯微鏡(QMC)的關鍵。由於顯微鏡只能對最小尺寸為顯微鏡光波長一半的物體進行成像,減少光的波長,意謂著可以對更小的物體進行觀察,從而提高解析度。

有些人會好奇,既然如此,何不使用光波長更短的紫光來進行成像呢?那是因為,根據量子物理學,波長較短的光攜帶著更高的能量,一旦選擇較短波長的光,光子所攜帶的高能量會破壞被成像的物體。你可以想像,當你曝露在太陽底下太久,紫外線也會使得你曬傷,這道理是相同的。

QMC這種光學設備,是透過將光束照射到一種特殊晶體中,並且將光子轉換成雙光子(儘管轉換率只有大概百萬分之一)。這些成對光子,實際上由兩個離散的光子組成,並沿著兩條路徑穿梭,其中一個會通過被成像的物體(信號光子),另一者則不會(閒散光子)。最終這些光子會通過許多光學零件,最終到達連接計算機的檢測器,並藉由光子攜帶的信息,構建細胞圖像。

資料來源:SciTechDaily

瀏覽 55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