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駁斥日本廠延遲傳聞 強調全球設廠策略不變

記者孫敬/編譯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台積電為加速其美國亞利桑那州Fab 21廠的建設,以因應美國政府未來可能對台灣製造晶片加徵關稅,因此正放緩在日本晶圓製造設施的投資。對此,台積電已發布聲明回應,強調其在美國廠的重大投資並不會影響其在日本和德國晶圓廠的既定計畫。

延伸閱讀:認了!英特爾前CEO季辛格坦承AI策略失誤 IDM 2.0策略恐生變

台積總部
台積電回應美國設廠進度不影響其他國家布局。(圖/台積電)

台積電澄清日廠延遲傳聞:重申全球擴張策略不變

台積電發言人向外媒表示:「台積電不評論市場謠言。台積電的全球製造擴張策略是基於客戶需求、商業機會、營運效率、政府支持程度和成本效益考量。我們在美國的投資計畫,不會影響我們在其他地區現有的投資計畫。」

事實上,數週前便已出現傳聞,指台積電為優先亞利桑那Fab 21廠的支出並加速Fab 21第二期設備裝設,因此可能放緩日本熊本Fab 23第二期(JASM phase 2)和德國德勒斯登Fab 24第一期(ESMC phase 1)的建設進度。本週稍早更有消息指出,台積電將使其具備N3(3奈米)製程的Fab 21第二期提前至2027年上線,而放緩德國和日本的專案。然而,台積電擁有龐大的資本支出預算(約320億至420億美元),且各專案階段不同,計畫調整不見得相互關聯。

美日德三廠進度解析:AI需求驅動美國廠加速,日本基建成關鍵

針對各廠區的最新進度,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已在2025年第一季法說會上證實,受客戶強勁的AI相關需求,正加速亞利桑那Fab 21第二期(採用3奈米製程)的量產時程,預計將原定2028年的量產日期提前數個季度至2027年。目前,該廠已完成「封頂(topping milestone)」,正在安裝各類機電、管道、空調等系統,下一步便是最耗費資本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安裝階段。魏哲家也透露,第三期和第四期廠房(將採用N2和A16製程技術)的建設,預計在獲得所有必要許可後,將於2025年下半年動工,目標在本世紀末前投產。

至於日本廠區,台積電日本熊本Fab 23第一期廠房已於2024年12月下旬開始量產,Fab 23第二期廠房原本計畫今年初動工,但魏哲家在法說會上指出,該計畫的動工時程有所調整,原因在於當地基礎設施尚未到位,而非外傳的資金排擠或策略調整,雖然日本政府代表對交通堵塞作為延遲原因表示懷疑,但也認為該廠的生產時程和產量目標將大致不變。

在德國廠方面,這項與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和恩智浦(NXP)合作的Fab 24專案,目標仍是按計畫於2027年末投產。該廠已於2024年8月正式啟動土地準備工作,儘管尚未開始建造廠房主體,但考慮到建造廠房比安裝設備的成本低得多,台積電不太可能因為在美國的大額投資而延遲德國廠的建設啟動。魏哲家也在法說會上明確強調:「我們正按計畫在德國德勒斯登建造一座特殊製程晶圓廠,再次強調我們不會放慢在日本或德國的計畫。」

資料來源:Tom’s Hardware

瀏覽 81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