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 80晶片製程受阻 麒麟9030晶片傳降規7奈米
記者孫敬/編譯
華為準備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下一代旗艦智慧型手機Mate 80,原本外界期待它搭載的大腦應用處理器(AP),搭載5奈米製程技術來量產。
但最新消息指出,這顆晶片可能將回歸7奈米製程,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對極紫外光(EUV)等先進半導體設備實施出口管制,讓華為與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在發展先進製程上受阻,尤其是5奈米製程的量產。隨著智慧型手機的AI功能越來越複雜,如果處理器無法採用先進製程,恐怕會讓華為在硬體競爭力上大打折扣。
延伸閱讀:Google Pixel「Tensor G5」晶片碟照流出!暗指三星曾做過原型晶片測試

麒麟9030傳續用7奈米:設計優化力求突圍,與國際大廠現「三年差距」
根據業界人士9日透露,即將搭載在華為下一代智慧型手機Mate 80上的 「麒麟9030」處理器,預計採用中芯國際7奈米製程進行量產,而華為已經在設計和製程上進行優化,目標讓麒麟9030的整體效能比前一代提升約20%。外媒報導,華為已在中國深圳佈建先進製程產線,希望能自行量產7奈米製程的AI晶片和處理器,形容這是「嘗試大規模生產先進半導體」的努力。
由於美國對半導體產業的管制,中國目前無法進口用於先進製程的EUV設備。因此,華為在自行開發晶片的同時,也在尋找替代方案,並與中芯國際這類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合作。儘管目前AI晶片能透過上一代EUV設備的深紫外光(DUV)微影設備來量產,但外界評估其良率和性能都比不上競爭對手。據基準測試數據顯示,中芯國際7奈米製程生產的「麒麟9000s」效能,大約只跟3年前高通發布的驍龍(Snapdragon)系列處理器同等級。
在這種背景下,先前曾有報導指出中芯國際已開發出5奈米製程,外界期待能投入華為下一代處理器。然而,由於5奈米製程的量產遇到阻礙,據傳華為計畫繼續沿用7奈米製程進行量產,轉而透過晶片設計和製程本身的優化來提升性能。
AI手機發展受限?先進製程應用遇瓶頸,華為性能差距恐擴大
不過,業界也開始擔憂,由於處理器製造難以應用先進製程,華為手機的性能可能因此落後競爭對手,這同時也是決定智慧型手機性能的關鍵。隨著AI功能大量整合到行動裝置中,需要能電源效率最佳化的先進製程。目前全球主要智慧型手機大廠,包含蘋果、三星和小米等,都已在自家高階產品中採用3奈米製程處理器。蘋果和三星電子更預計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量產採用2奈米製程處理器。
一位半導體產業人士表示:「華為正在透過大幅改善設計和製程來提升晶片性能,但與高通和蘋果設計的應用處理器相比,差距大約有3年左右。」他解釋:「隨著美國對半導體管制越來越嚴格,如果5奈米製程的量產持續面臨挑戰,那麼智慧型手機的性能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資料來源:Chosunbiz
瀏覽 27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