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棋啟動8吋、12吋碳化矽產能擴張計畫 力拚2025年Q4興櫃
記者孫敬/台北報導
碳化矽(SiC)技術供應商格棋化合物半導體,2日宣布將在2025年第4季興櫃,本週已向關鍵客戶遞送最新12吋SiC晶棒樣品進行驗證,預計最快9月會有初步結果。
格棋表示若進展順利,在目前公司6吋和8吋晶錠、晶棒、晶圓及非規格品機台皆可共用的優勢,預估第四季在日韓客戶放量、跟2到3間客戶成功簽訂長期合約(LTA)後,2026上半年將進一步擴大8吋及12吋產能,8吋產能預期翻倍,以滿足市場需求。
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邁向非紅供應鏈,經「驗明正身」非中國背景的台灣本土半導體新創公司格棋,也跟中科院達成合作,採不打價格戰「非規格品」市場策略,持續深化台灣、日本、韓國、北歐與歐洲市場客戶。
延伸閱讀:晶圓代工Q2成績單出爐!台積電營收市佔雙創新高 全球前十大季增14.6%

6吋、8吋到12吋,格棋碳化矽技術的升級與布局
面對全球仍陷入川普政府關稅風暴,加上碳化矽龍頭Wolfspeed破產、台積電退出氮化鎵(GaN)代工業務等眾多變因,格棋除握有非中供應鏈身分及原物料免課徵關稅條件,在日本電動車市佔持續成長,以及碳化矽漸漸從功率元件、車用、儲能相關領域,跨向如AR眼鏡鏡片、3D IC封裝等高功率、高頻和高溫應用,格棋將乘著高量產和高良率的6吋平台,結合已完成前期驗證的8吋晶種長晶與熱場模組設計,陸續依客戶產品世代轉換與應用需求,適時導入8吋製程平台,確保良率穩定性與成本效益的最佳平衡。
「我們主打的不是價格戰,我們提供人家不願提供或無法提供的獨特技術路線與非規格品需求,這使我們在非規格品的開發上具有更大的技術優勢。」格棋董事長張忠傑分享日本客戶主打車用、雷達及通訊領域,現有7家客戶,其中5家為知名車廠或商社,因日本市場普遍認為現階段是投入碳化矽最佳時機,待2027到2028年8吋晶圓技術成熟時,採用碳化矽的電動車款將大量問世。
張忠傑認為至少未來五年內,碳化矽會是日本電動車推動的主要基盤材料,韓國則專注長晶基礎片,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日韓客戶的放量將大於台灣的市場需求。

格棋拓展多元應用,從電動車到高階散熱與3D封裝
端看格棋目前的產能配置,現已有100台6吋長晶爐,每月約可生產5000片晶圓;20台8吋長晶爐,每月約可生產1000片晶圓;1台12吋長晶爐用於研發和測試,近日則提交碳化矽樣品予關鍵客戶進行平整度驗證。
格棋業務處處長吳義章指出,12吋碳化矽晶圓現今主要應用於散熱載板,特別是在AI運算對熱能移除有巨大需求的情況下,而高純度碳化矽的熱導率K值可達到400至500,遠高於現在多數使用的陶瓷基板(如氧化鋁、氮化鋁)的200至230 K值,因此能有效提升散熱效率,防止晶片因過熱使效能下降。
至於3D IC封裝,吳義章直指碳化矽也應用於高階3D IC封裝的散熱。目前討論的兩種應用方向,首要是導電型的SiC進行測試,下一步才會投入半絕緣型的矽中介層(Silicon Interposer)是否能導入SiC做嘗試。
展望後市,格棋已同步啟動北美、日本與歐洲等區域合作計畫,未來將依據業務拓展進程設立技術服務據點,提供貼近需求的材料建議與應用支援,加速碳化矽在全球高功率應用的落地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