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目標之優質教育:從戰火中的以色列談臺灣教育|專家論點【郭啟全】
作者:郭啟全(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暨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 教授兼系主任與所長、明志科技大學 智慧醫療研究中心 教授、長庚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合聘教授、明志科技大學 可靠度工程研究中心 教授)
臺灣(TAIWAN)因其在全球半導體製造的領先地位與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而被譽為「科技島」。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完善的產業聚落與國際化經營,臺灣的科技創新涵蓋人工智慧、綠能科技與生物醫療等領域。本文主要探討臺灣如何在永續發展目標(SDGs)框架下促進科技創新與社會進步的協同發展。
以色列(Israel)的國土面積比臺灣(Taiwan)小,總人口數量也比臺灣少。然而,在過去20年內,以色列誕生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這個被稱為中東矽谷(Silicon Wadi)的國家,雖然面積不大,但在科技創新和教育方面的成就,確實值得臺灣好好學習。以色列高科技的發展眾所周知,享有「新創國度(Start-up Nation)」的美譽。臺灣與以色列在地緣政治、軍事安全、經濟發展、社會文化等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以色列在全球工程師人口比例方面名列前茅,每10,000名工人中大約有140名是工程師或科學家,這歸功於以色列高等教育體系對科技和工程的重視。以色列理工學院(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希伯來大學(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在培養優秀人才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圖1為以色列之創新能力可做為臺灣教育之寶貴借鑒。以色列不僅擁有強大的高科技產業,還與全球科技大廠保
持緊密的合作關係,吸引了眾多知名科技公司在此設立研發中心。例如,美國的輝達(NVIDIA)、英特爾(Intel)、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和蘋果(Apple)都在以色列設有研發機構。英特爾已經在以色列的海法(Haifa)進行晶片研發與生產約五十年,最近研發的次世代酷睿(Intel Core)處理器,專為高效能用戶量身訂做,與上一代相比,效能提升了25%。英特爾在以色列的員工曾經約有1萬名,其中海法研發中心是美國以外最大的研發機構之一。美國跨國晶片大廠輝達在以色列也與上萬名軟體工程師合作,打造了最強大的人工智慧(AI)超級電腦Israel-1,預計該電腦系統將成為全球速度最快的AI超級電腦之一。亞馬遜(Amazon)、微軟和蘋果也在以色列設立了晶片設計中心,展現出以色列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中的重要地位和吸引力。
在戰火中的以色列,面臨有形資產朝不保夕的風險,再加上該國缺乏豐富的天然資源,因此以色列選擇大力投資於「教育」和「科技領域」。這對於臺灣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尤其是在「教育」和「科技領域」的投資。以色列的高素質勞力歸因於該國的制度環境,使其能夠永續地培育更多人才。臺灣應該借鑒以色列的成功經驗,強調「教育」的重要性,鼓勵臺灣人民實實在在地投資於「知識」與「學問」。臺灣政府也應該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資金及政策,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讓臺灣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成為「世界的臺灣」,實現長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瀏覽 17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