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烽火未歇,量子元年揭幕:當全世界都在押注未來,誰能穩坐科技牌桌?|專家論點【朱楚文】

作者:朱楚文(IC之音竹科廣播《科技領航家》主持人)

近期AI世界依舊風起雲湧,從軟體到硬體,每一個動作都牽動全球神經,精彩程度堪比產業版權力遊戲。在軟體端,Google再度出手震撼市場:原本傳出OpenAI打算收購的AI新創Windsurf,竟被Google逆勢操作,以24億美元整碗捧走整個核心團隊。不只讓OpenAI錯愕,也成為矽谷近期最熱的話題。這波人才搶奪戰不僅顯示Google拚搏AI戰場的決心,也再次證明,AI產業的主角,除了技術,更是人。

Gemini Generated Image n64s3nn64s3nn64s
「量子元年已經開場」,未來十年將是一場從AI到量子的技術接力賽。這不只是一次硬體規格的升級,而是一場全球資源、人才與製造力的重組洗牌。(示意圖/AI生成)

硬體方面同樣熱鬧非凡。美國政府近期態度急轉彎,意外放行輝達H20晶片於中國銷售,連帶解禁AMD旗艦AI晶片MI300系列的出口。這樣的政策調整不僅出乎市場預期,也讓台積電成為直接受惠者,畢竟這些晶片,都是由它代工生產的。更讓市場跌破眼鏡的,是台積電的法說會。原本外界擔心匯損將拖累獲利,結果不僅沒有失手,反而第二季稅後淨利創歷史新高,上半年大賺三個股本,還順勢上調全年財測。一連串數據不只漂亮,還帶出一個清楚訊號,先進製程的技術領先,已是AI時代中最堅實的護城河。

然而,這些都還只是進行式的戰場。從未來式來看,一場更具破壞力與顛覆性的革命正悄然上演,量子科技的元年正式揭幕。今年,微軟與Google先後宣布推出自家量子晶片,不再只是實驗室裡的前瞻原型,而是邁向商業應用的起跑線。這些動作意味著,未來AI運算架構,可能會被整個重新定義。在我主持的《科技領航家》節目中,科技專家曲博(曲建仲)指出,量子晶片並不會取代手機、筆電等消費性裝置裡的傳統晶片,但它的影響卻將顛覆AI產業的基礎建設。未來,我們或許不再需要一座座佔地萬坪的AI資料中心,只需要一間房間大小的量子電腦,就能完成等量級的運算任務,並大幅降低能耗,改寫產業的成本結構與空間邏輯。

換句話說,從需要數萬顆GPU的大型AI運算,未來有可能只需一台量子電腦就搞定。那麼輝達會因此被取代嗎?曲博表示,不必太快下結論。事實上,輝達早已布局量子電腦周邊關鍵環節,包含前處理與後處理晶片。由於量子運算需要特殊的資料轉換機制,這些額外的硬體需求反而為輝達開啟了新戰場,而這類先進元件的製程,依然仰賴台積電。也因此,輝達不會缺席,台積電的角色更不可能被輕易撼動。不過,這場量子賽局的玩家絕不只限於美國科技巨頭。中國同樣積極卡位,在量子通訊領域已具領先優勢,而美國則持續主導量子運算技術。世界兩強正以不同的技術路線角力,形成另一場看不見的科技冷戰。

那麼,台灣在哪裡?曲博拋出一個極具啟發性的觀點,若有一家台灣企業有條件參戰,那就是台積電。畢竟台積電早已宣布赴美設立研發中心,與其單純把台灣技術帶去美國,曲博建議,更應該利用這樣的戰略據點主動出擊。主動尋找正在開發量子技術的新創與大廠,提供製程與硬體支援,深化技術合作,搶佔量子晶片從試產到量產的合作機會。

畢竟美國聚集了全球最多的量子電腦新創與研究機構,台積電完全有條件化身為這些技術夢想的製造夥伴。而且這樣的策略不只可擴大技術能量,更能強化與客戶的綁定,讓台積電在下一個科技浪潮中,繼續佔據無可取代的位置。量子元年已經開場,未來十年將是一場從AI到量子的技術接力賽。這不只是一次硬體規格的升級,而是一場全球資源、人才與製造力的重組洗牌。誰先布局,誰能整合,誰就有機會穩穩坐上下一輪科技牌桌的主位!

朱楚文 專家論點簡介

瀏覽 250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