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半導體計畫:未來台積電人才是否都會出走?|專家論點【史塔克實驗室】

圖片來源:freepik

今年半導體最大的幾個新聞事件,包含了美國的晶片法案、對中國的禁令,再來就是台積電即將去各國設廠的事件了。尤其最近台積電的海外新聞幾乎覆蓋好幾天的新聞版面,大家都在討論掏空台灣,台積電變成美積電的事情。

這篇文章我們前面先了解一下各國的動向,以及簡短講一下個人觀點吧。

各國的半導體計畫

美國

美國的半導體法案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下圖為懶人包。如果想看原文的話可以點擊文章:從美國晶片法案 CHIPS Act 啟動來看世界局勢!對台廠來說有何影響?|專家論點【史塔克實驗室】

日本

日本在 2021年編列約 6000 億日圓,來補助半導體的生產企業,主要受惠的廠商包含台積電(台灣)、美光(美國)、KIOXIA Holdings(日本)。

歐洲

歐盟編列 430 億歐元的資金,促進研究和開發,希望歐洲國家將來有機會在半導體製造上自給自足。

南韓

韓國設立了一個「K半導體戰略」,編列了 510 兆韓元,目標是建設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引領全球供應鏈。 

投資目標以韓國的三星電子、SK 海力士為主,提供租稅減免、擴大金融和基礎設施等支援,其中公司研發投資的可扣抵稅率最大提高至 50%。

台灣

最近台灣通過了一個自己的半導體「補助」法案,針對半導體相關產業,有設備補助金以及稅額補助。

這個補助案可以提供「創新研發支出」25%,去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並得以購置用於先進製程之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 5% 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且該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金額上限,二者合計的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50%。

總之我們看到了各國都在花大錢在投資半導體上面,張忠謀董事長說到的自由貿易已死,和我前幾個月提到的各國民族主義意識提高有點關係,因為全球局勢緊張的關係下,加上這二年 COVID19 讓供應鏈大亂,各國在思考有許多的資源還是在國內放一點會比較保險,尤其是晶片。

在科技化的背景下,什麼東西都要用到晶片,沒有了它,產品什麼功能都不會有。而且台積電在整個晶片市場中占比將近六成,難免會被視為一塊肥肉。

所以,我們來討論看看未來台積電人才是否都會出走?台積電真的會被掏空嗎?

未來台積電人才是否都會出走? 

從下表來觀察台積電的股權結構,裡面扣掉行政院的國發基金,前幾大股東都是銀行,銀行占比多不外乎就是國外投資機構、散戶的錢。

個人持股的部分,像是董事長、副總經理等等佔比皆不到 1%,從公司、股東利益面來看,比較難看出專制的陰謀論,像是大同的家族鬥爭或者單一體系的利益獨裁,理論上台積電在股權分散下,台積電事實上的第一大股東,應該是行政院國發基金,如果國有股份為最大,那是不是政府體系的聲音,反而能夠影響台積電的動作。

台積電(2330)董監事經理人及大股東持股明細資料日期:2022/11
職稱姓名/法人名稱持股張數持股比例
大股東花旗台積存託5,321,42620.52%
董事行政院國發會-龔明鑫1,653,7106.38%
大股東花旗台新加坡649,4972.50%
大股東花旗託管挪威362,5671.40%
大股東大通先進星光313,9101.21%
大股東新制勞退基金279,4081.08%
大股東摩根梵市場股258,6331.00%
大股東富邦人壽保險(股)233,7180.90%
大股東摩根大通台北分行211,5060.82%
大股東渣打iShare指209,2970.81%
董事曾繁城29,4730.11%
副總經理林錦坤12,6480.05%
董事長劉德音12,9130.05%
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魏哲家6,2790.02%
副總經理何麗梅4,3990.02%
副總經理秦永沛4,9200.02%

綜合二大因素,如果各國希望發展一些半導體,從效率來看一定是和他國合作較為有利。而台積電身為半導體技術領先者,能選擇的路線就是乖乖合作,在各國中尋求最大利益。

如果不合作的話,勢必其他國家是從其他領先者去洽談,例如三星或者格羅方德,跨國企業到海外拿其他國家的補助設廠,如果不談其他政治因素,是何樂不為的事情。

困難點就在於,台灣的政治因素較為複雜,會有掏空台灣、矽盾瓦解之類的言論也並非大誇其詞,台海危機緊張下,如果矽盾瓦解,美國之前就聲稱會帶著半導體工程師跑掉,如此言論也會讓台灣人緊張,也會導致國家危機感上升。

所以我認為台積電(台灣)和各國(美國、日本)在這幾年的合作下,應該是要想辦法保住重要資產,就算台積電到各國設廠,也能持續互相掐住各國脖子,增加談判籌碼,在重要時刻台積電為台灣的談判能力提高,而不是把自己優勢平白送人,這一點就考驗到台積電全體的策略方向了。

雖然日前董事長劉德音及魏哲家也都對外澄清,國內外每個新廠在初期都有短期外派工程師,且人數與員工數相比很有限,沒有「掏空」這樣的疑慮。我認為還是要有更多的策略,以及如何說服大家會比較恰當,例如過去的多數為設備人員、研發以及許多的判斷工作,人員皆是從台灣發出訊號,將來蓋好廠房之後,那邊將由最低人力來執行生產。或者有其他我沒想過的方式,在遠距辦公、無人工廠等等技術都很成熟的狀況下,應該有更多可以牽制各國,保守資訊的方法。

另外,也會有人擔心產能過剩的問題,這個從許多角度來看,會跟大環境的經濟有強烈相關性,未來車用、通訊、物聯網晶片的需求依然存在,大環境不好的狀況下,需求會很直接的反應,但如果像前二年,熱錢在市場上翻滾,許多的創新產品會不斷開發問世,晶片又回像前幾年一樣瘋搶,這也是各國要做好準備的原因之一,畢竟經濟是有循環的,不能等到起飛的時候才開始準備,各國先準備好自己國家的晶片產能,時間點到了之後,才不會像疫情期間,發生晶片危機。

如果大家喜歡我們文章,可以用一杯咖啡的金額贊助我們,
讓我們更有動力創作~斗內連結:https://bit.ly/3qvdV4C,或者在方格子贊助即可
也歡迎大家來我Podcasts看看:
Apple: https://reurl.cc/D63Dz6
SoundOn: https://reurl.cc/n0OXad
Spotify :https://reurl.cc/Z71LrA

瀏覽 1,13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