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薪水,台灣與矽谷的差距能不能縮小?|專家論點【朱楚文】

作者:朱楚文(IC之音竹科廣播《科技領航家》主持人)

美國矽谷是科技新創的勝地,孕育美國尖牙股Google、Apple、Facebook等,不少科技人的夢想,就是有一天到矽谷瞧瞧,甚至在當地逐夢工作創業!到底矽谷有多吸引人,除了充沛的人脈機會、創業氛圍,就算沒有要開公司,光是到矽谷頂尖企業上班,賺得年薪就讓人笑呵呵!

最近美國加州《薪資透明法》正式上路,意外曝光矽谷高管年薪!亞馬遜工程總監、Meta法律顧問,年薪都在500萬到1,000萬中間,蘋果iOS工程經理年薪甚至700萬起跳,有機會破千萬台幣,難怪我在蘋果工作的朋友,每次出差高級飯店爽住以月計算,吃喝照片都是超高檔餐廳!

高薪一族不得不說Google,工程副總年薪超過1,500萬,另外特斯拉成為不少年輕人夢想,雖然最近股價慘跌,馬斯克痛失全球首富寶座,但進到特斯拉當高級軟體工程師,年薪也有超過兩百萬台幣到破千萬,就看你自己造化,願不願意跟著馬斯克睡公司 (誤)!

比較令我意外的是,推特的薪資和股權主管,年薪居然也有五百到七百萬台幣間,這間搖搖欲墜,被馬斯克鬧得滿城風雨的社群媒體,薪資給得也很可觀,只是不知道會不會閃電請你走人 (但也有可能說裁錯叫你回來喔!呵呵)。

美國薪資透明時代來臨,也幫我們科技人揭開神秘面紗,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其實這幾年台灣IC設計公司年薪也給得很大方,像是聯詠全公司平均年薪499.4萬台幣,聯發科更是以515萬元稱霸台灣科技業,只是現在半導體庫存高,景氣反轉,2023年能不能薪資「續航」也有待考驗啦!

不過說到去矽谷闖蕩,難就難在不只語言、專業能力得通,還要能融入當地生活才能有賺頭。我在科技領航家節目專訪Taiwan Global Angels 創辦人、Podcast【矽谷為什麼】主持人詹益鑑,他就提到,在美國要做生意,得先從Small Talk開始,跟美國人聊生活、聊球賽、聊熱門時事和劇、懂喝酒、懂玩,你得融入美國文化,才有下一步聊正事的機會。

我開玩笑說,那美劇先看起來。不過人生跟戲劇總有差別,所以詹益鑑建議,到當地最好還是有人帶著走。說到台灣與矽谷,有趣的是,30-40歲這中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斷層,原來就是因為科技國防役,讓這個年紀的台灣科技人選擇留在台灣科技公司拚四年領薪水抵當兵,再加上遇到2000年網路泡沫和中國崛起,去美國不再成為優先選項,結果也讓我們白白錯過了軟體全盛的時期。

詹益鑑談到這塊科技史,也讓我終於明白,為何在台灣跑科技新聞好像分成兩個世界,一個是傳統媒體非常關注的半導體電腦產業,另一個是新創網路產業,這兩個世界似乎沒有太多連結,各玩各,原來就是因為中間遇到的斷層,也讓台灣沒有跟著矽谷從半導體走入到軟體時代,或許為我們創造了護國神山,卻也錯過了下一個Meta。

其實網路軟體業是沒有國界,不需要高資本,只要有聰明的腦袋,哪裡都有生意機會,未來台灣會怎麼變?又或者數位轉型下,有沒有可能傳統科技業與網路新創更多結合,讓兩條軸線終於走在一起?這是我對台灣科技業最美好的想像。

瀏覽 1,65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