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雲端和AI優化製造流程?技術考量|專家論點【黃婉中】

作者:黃婉中(雲端架構師)

延續上一篇文章,我們來討論上雲或留在地端的技術面。

選擇設於雲端或地端的技術考量

除了財務指標,企業對於上雲與否的考量,也可從技術面向討論:

彈性

傳統IT支出是固定成本,在最一開始計算所需要運算能力和儲存空間時就需要完整規劃。隨著各種季節性或者非常態的需求出現,資訊部門往往需要超前部屬數年的時間,以因應業務單位的需求,如此一來便成空間或者金錢的浪費。舉例來說,世界盃足球賽開踢的時候,全球運營商無不增添各種機器設備以因應廣大的收看需求,但等賽季過後,這些資源反倒閒置在旁,造成浪費。這時候如果能夠使用雲端服務,便可大幅增加彈性,用多少算多少。將機器或者服務在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時的效益發揮到極致。除了賽事轉播之外,各大電商的購物節、製造業的急單等也是一樣的道理。

快速回應市場

不管是大型企業或新創公司,要在日新月異的環境生存,都必須具備快速回應市場的能力。舉例,當企業需要拓展海外據點,與其從土地、建築、水電等方面開始規劃架構機房,並進行伺服器、儲存空間等比價,不如直接向雲端服務商租用相關設備,可以加速時程。

資訊安全

許多企業客戶習慣把資訊安全的重責大任放在自己肩上,但其實現今雲端廠商每天面對各種駭客測試攻擊,早已發展出完整的團隊來專門應對,相關解決方案的研發也不斷推陳出新,目的就是要讓資料從身份驗證、資料傳輸、應用程式各方面都得到保護。假設會習慣將黃金、珠寶等珍貴物品存在銀行保險箱中,委託專業機構來管理,面對重要的企業資料保存議題,也應該用相同思考方式來看待。

總結

如果單純以硬體成本考量,採用雲端方案不見得比較便宜,尤其台灣伺服器製造廠很多,設備取得成本遠低於其他客戶,單純以一般市售伺服器價格來計算總體擁有成本(Total Cost Optimization ,TCO)並不符合現實情況。將機器學習平台上雲的效益,從彈性、可擴充性、快速回應市場和資訊安全等方面來看好處多,綜合效果會大於只考量到硬體成本。如果以企業長期布局規畫來看,建議將機器學習平台上雲,會是個良好的選擇。

瀏覽 238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