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最後一場「雙子座流星雨」,即將在12月14日凌晨迎來最高峰,天空也開始出現流星撞擊地球大氣層
現今太空技術蓬勃發展,但要飛往月球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顆天然衛星距離地球384,400公里,從過去
在科幻小說中,經常將月球視為人類從地球進行太空探索所必然產生的殖民地區,且不少科學家也認為,月球移民
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今年6月返回地球的「嫦娥六號」登月任務,為人類第一次帶回月球背面的樣本。近
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1972年執行的「阿波羅十六號」(Apollo 16),長期以來,由科學家
來自南澳大學(UniSA)的科學家為月球探索的安全性提出一種救援系統的概念,專為月球任務設計,可用於
科學家根據對礦物學的新分析,在月球所有緯度和多個地點發現水和氫氧基(由氫和氧組成的另一種分子),甚至
中國近日公布其領導的國際月球科研站的最新計畫,根據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總設計師吳艷華的介紹,該計畫將
有科學家在今年的國際地質大會上表示,各國應共擬一個「國際月球資源探勘計畫」,有助於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
國外研究團隊正在打造阿提米絲3號(Artemis 3)高解析度的著陸點,使用擬真的「數位分身」(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