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今年新鮮人最想投入的產業依序是「資訊科技業」、「工商業服務(金融業) 」以及「教育政府團體」。科技業是大多數人的夢幻產業,讓科技業主管告訴你,如何躋身當科技人。
科技產業趨勢

投入新藥研發工作 安邦生技首重拯救病人使命感
長期專注於基礎研究與臨床發展,並設計及發展精準腫瘤學療法的「安邦生技」(AnBogen Therapeutics),對於人才招募,都會觀察求職者有無強烈開發新藥使命感,而非把營利或短期成效放為首先考量,期盼能開發出增進患者生活品質的藥物,為病人帶來全新可能性。

中保科技:理工科系非絕對 「三力」決定職場競爭力
七、八月畢業求職高峰期,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7成4新鮮人欲投身職場,為近5年新高。看好產業發展、薪資福利,以及近來崛起的AI成長需求,科技業成為新鮮人最想投入的產業首選。不過,非理工科技畢業生如何得其門而入?中保科技整合事業本部開發二處協理張浤則表示,有近三分之一部門人員為文法商科系,因此理工科系絕非招募首選條件。

台灣大招募四大領域人才 具備「二大要素」超加分
台灣大哥大以轉型為區域級科技電信公司為目標,藉由電信核心本業、Telco+及Telco+Tech三大策略,持續發展創新且多元服務內容。為此,台灣大布局多面向的新鮮人招募計畫,以吸引與留任各類優秀人才。

面試4大面向履歷3大重點 Google人資長解密求職技巧
科技業因普遍薪資福利不錯,一直是求職者趨之若鶩的產業,近年AI崛起更是讓科技浪潮被推向新的巔峰。而身為全球知名科技企業的Google,近年在台灣的布局不止穩定,也不斷加速擴大,其以人為本的信念、完善的福利及優質的辦公環境更是讓眾多科技人才都想成為其中一份子,而究竟Google的徵才標準為何?到Google求職時該注意哪些事?

各公司產線內容不同 富田電機:辨別職類成錄取關鍵
電動車是汽車產業的未來趨勢,以成為全亞洲最好電動載具動力系統、工業馬達技術及製造服務業者為目標的「富田電機」,致力於建立「馬達問題解決者」的品牌形象,並建議有意踏進科技業的大學畢業生,由於每間企業的產線內容都會有所差異,錄取關鍵取決於求職者能否掌握所應徵職缺的任何資訊。

科技業入門職缺! 維田招募新鮮人 鎖定四大類職缺
發展前景、成長營運、永續經營三大要素是不少人求職選擇公司的重要依據。尤其,因應近年來新能源、AI的蓬勃發展,業者開出多樣職缺,也吸引求職者的目光。以系統硬體平台為其發展定位,針對系統整合業者或客戶應用,提供多元化且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的維田科技也強力招募新血,針對新鮮人開出四大類職缺。
產官學熱門焦點

2030減碳新目標!環境部擴大碳盤查 資訊業、電信業入列
環境部30日公布我國2030年減碳新目標,並預告「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及公聽會資訊。新目標為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28±2%,並擴大碳盤查對象,納入資訊服務業、百貨公司、交通運輸、大專院校、連鎖便利商店業、電信業、醫學中心、中小型製造業等等,預計新增盤查家數約500家企業、門市約2萬間店,盼加大減碳力道。

政大推生成式AI應用實習 13家企業與學生共同開發專案
國立政治大學於113學年度開設「從零到壹的AI:理論、應用與金融科技產業鏈結」系列課程,培育生成式AI應用、 RAG系統建置等方面的AI專業素養人才。其中,政大職涯中心與應用數學系合作推出「生成式AI應用專題」,攜手13家企業,由企業與學校共同輔導學生完成生成式AI的應用專案,並於學期末舉辦發表會,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

19位工程師如何改寫台灣半導體命運?工研院50年傳奇揭密
今年適逢工研院推動半導體技術邁入半世紀!工研院日前舉辦「電光50紀念餐會」,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和超過百位產業界重量級人士共襄盛舉。此外,工研院電光系統所50年來包括史欽泰、徐爵民、陳良基等10位歷任所長也齊聚一堂,共同回顧半導體技術發展的輝煌歷程,並分享推動科技升級與產業崛起的寶貴經驗,見證臺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揚名國際的奮鬥故事。同時也提出隨著半導體在各國在地設廠,具有跨國佈局視野的專業人才將是需求重點,在面對全球快速變化挑戰,一致認為技術持續領先將是致勝關鍵,也是臺灣維持國際競爭力的根本。

布局矽光子與先進封裝領域 台科大設半導體研究所育才
因應半導體產業快速變遷與人才需求,國立臺灣科技大學113學年度成立「先進半導體科技研究所」,聚焦矽光子技術、複合半導體材料及先進封裝等前瞻領域。台科大也搭上AI浪潮與業界合作推動先進技術開發,藉由國科會晶創計畫建置的矽光子測量、封裝設備活化華夏校區,為產業及學生提供完整的學習與實作環境、擴大產學合作,提升半導體人才培育綜效。

財劃法修法不利AI科技發展?國科會200億元預算受影響
立法院上週通過《財劃法》修正案,經試算,中央明年將大幅減少可用財源3,753億元,預算編列影響比例約28%,其中國科會預估受影響約200億元,尤其在基礎科研、晶創與AI、太空科技及淨零科技等4大重點領域。國科會27日指出,將導致我國科技落後競爭國家、產業及科技人才斷層、不利科研新創及產業數位與淨零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