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今年新鮮人最想投入的產業依序是「資訊科技業」、「工商業服務(金融業) 」以及「教育政府團體」。科技業是大多數人的夢幻產業,讓科技業主管告訴你,如何躋身當科技人。
科技產業趨勢

元太彩色電子紙獲年度最佳顯示科技獎
全球電子紙領導品牌E Ink元太科技,以革命性的彩色電子紙(E Ink Spectra™ 6),今年榮獲「年度最佳顯示科技獎(Display of the Year)」,由國際資訊顯示學會(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SID)頒發。

輝能攜手施耐德電機 打造法國首座海外智慧鋰陶瓷電池超級工廠
專注於固態電池研究、開發和製造的能源創新公司─輝能科技,且同時做為全球次世代鋰陶瓷電池領導品牌,以多年成熟的核心技術,滿足了電池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等要求。昨 (14) 日於法國巴黎宣布,將借助自動化領域的數位轉型領導者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於全球百餘個國家的自動化經驗,打造輝能於法國敦克爾克的首座「海外智慧鋰陶瓷電池超級工廠」,並由輝能科技創辦人暨集團主席楊思枬,以及施耐德電機的法國業務執行副總裁羅倫‧巴塔耶先生(Laurent Bataille),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舉行盛大的簽約儀式。

國科會I See Taiwan IC Grand Challenge徵案啟動
為讓臺灣乘半導體製造優勢站穩,面對生成式AI帶來衝擊,國科會今(14)日舉辦「半導體創新暨產業新創高峰論壇」,由行政院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宣布「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全球徵案啟動。

皓準科技開發高值化產品 進駐中科園區
皓準科技專攻自行車零組件及PCD鑽石刀具研發生產聞名,日前獲准進駐中科臺中園區,將致力於開發高值化產品,促進工具機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並持續向國際展示能量,勢必刷新國內自行車新創科技紀錄。

十銓科技打造電動汽車行車紀錄儲存方案 TEAMGROUP Model T USB 3.2 Gen 1問世
集結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製造能力和自有核心技術,十銓科技作為世界級的記憶體品牌,以六大經營理念「誠信、創新、專業、效率、紀律、簡單」,滿足不同領域的儲存需求。近日,十銓科技更推出TEAMGROUP Model T USB 3.2 Gen 1 隨身碟,專為電動汽車的USB行車紀錄作支援,關鍵時刻的畫面可錄製長達10分鐘,讓駕駛出門可放心使用。

藍新科技搶攻加密貨幣支付
藍新科技旗下藍新金流宣布將與幣託集團合作共推線上加密貨幣支付服務BitoPay。藍新科技總經理鍾興博表示,藍新去年處理交易金額約新台幣900億元,2024年將朝破千億目標共同努力。
產官學熱門焦點

科技向下扎根/黃雅萍:數發部攜輝達等10大廠、3階段AI活動培育高中生
面對輝達在台將擴大徵才的旋風,未來勢必產生科技人才大遷徙,造成人才短缺現象。1111人力銀行結合《科技島》和財團法人AI人工智慧學院,舉辦「AI幫助各行業」系列論壇,首場論壇探討未來科技人才如何從教育向下扎根。數發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黃雅萍表示,數發部攜手輝達、Google等10家國際大廠,辦理「高中生AI扎根系列活動」,以3階段培訓課程培育人才。

AI教育向下扎根!教育部揭6大計畫、全面升級中小學數位環境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暨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執行秘書郭伯臣10日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宣布教育部下階段AI教育規劃緊扣全球教育AI脈動,將透過6大核心子計畫,全方位升級我國中小學數位學習環境與教學品質。

超車蘋果、微軟!輝達市值突破4兆美元 成史上第一家達陣企業
受惠於AI浪潮的加持,輝達(NVIDIA)股價於9日繼續衝高,開盤不久強漲2.65%至164美元以上,市值首度突破4兆美元,不僅超車蘋果、微軟,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家達到此一水準的企業,鞏固全球最有價值企業的地位。

還是沒有台灣!川普公布新一輪8國關稅名單 巴西遭收50%最慘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9日再公布最新一輪8國的關稅名單,包含菲律賓20%、汶萊25%、摩爾多瓦20%、利比亞30%、伊拉克30%、阿爾及利亞30%、斯里蘭卡30%。其中,巴西徵收高達50%的關稅,遠超先前的10%對等關稅。而台灣仍然沒有出現在名單之中。

培育AI與電資領導人才 台大攜6企業組「AI電資大聯盟」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於9於台大博理館舉行「AI電資大聯盟」捐贈啟動典禮,由台大攜手華碩電腦、廣達電腦、緯創資通、和碩聯合科技、台達電子與天鈺科技等6家科技產業龍頭,一同宣示打造跨界合作平台,培育具備國際視野的AI及電機資訊領域領導人才,提升創新與前瞻研究的競爭力。

AI引領第4次工業革命 華碩董座施崇棠:臺灣應培育深耕型AI人才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9日在台大AI電資大聯盟捐贈啟動典禮上表示,AI技術將帶領第4次工業革命風生水起,臺灣迫切需要深耕型的AI技術人才,不能僅著力於淺碟型技術,要打破過去教育文化慣性,結合產學界,投入更深、更廣、更難更複雜的技術專研,才能讓臺灣在世界級的AI大戰中,與其他國家一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