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今年新鮮人最想投入的產業依序是「資訊科技業」、「工商業服務(金融業) 」以及「教育政府團體」。科技業是大多數人的夢幻產業,讓科技業主管告訴你,如何躋身當科技人。

熱門企業報導:台積電台灣大哥大震旦

科技產業趨勢

微星科技MSI接軌時尚

微星科技MSI接軌時尚,商務美學系列與#DAMUR旅德設計師黃世舜合作,日前於臺北時裝周結合展示,凸顯微星商務系列Modern的美學至上,此次藉由「永續環保議題」透過隨身螢幕產品包裝發起。

繼續閱讀 »

iPASS 一卡通推動服務生態 聯手SparkLabs Taiwan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

無論是在乘車或是消費之際,你也習慣拿出一卡通、行雲流水般地完成各項支付嗎?一卡通票證公司在支付服務朝向行動裝置匯流的風潮下,整合了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等業務,打造便利的無現金支付服務、再也無須擔心身上零錢過多,或是在大排長龍的隊伍中,還要細數現金的麻煩。除此之外,更藉由「iPASS Connect+」計畫,進一步深化與新創加速器相關團隊SparkLabs Taiwan的合作,將iPASS 一卡通的四大資源實現互連。

繼續閱讀 »

賈伯斯老戰友「iPod之父」如何用「好故事」打造出革命性產品?

本書《創建之道》作者Tony Fadell人稱「iPod 之父」,同時也是矽谷史上創造發明最多產品的人,跟著賈伯斯一起見證第一代iPhone從無到有,到現在擁有超過30年現場經驗及300多項專利,並且成功領導團隊打造出各式iPod﹑iPhone、Nest學習智慧型恆溫器等商品。這位矽谷傳奇人物怎麼思考從零開始打造一個產品呢?讓他來告訴你!

繼續閱讀 »

英業達搶攻AI機器人領域 喊話科幻電影題材將成為現實

AI 人工智慧的風潮及其趨勢延燒至今,仍是科技產業中炙手可熱的話題和風向所在。於此同時,台灣知名科技大廠英業達本著「創新、品質、虛心、力行」的理念,在系統、軟體與服務上厚植長期競爭優勢,近年更是投入AI的創新研發,其中包含「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將過去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情節、逐步成真。團隊這次更是以知名科幻電影「星際大戰」為例,對其在文化資產上的貢獻表示敬意,然而,英業達團隊在AI技術上的投入,包含機體的感知(Perception)、運動(Locomotion)、操控(Manipulation)技術,在市場上頗具盛名。

繼續閱讀 »

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正式揭牌

「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今(7)日於國科會舉行揭牌儀式,為了打造臺灣下一世代的科技國力,包含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臺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盧超群會長、力積電黃崇仁董事長、陽明交大產學創新學院孫元成院長等齊聚一堂,共同參與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揭牌的歷史一刻。

繼續閱讀 »

產官學熱門焦點

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今(26)日舉辦新任局長布達宣誓典禮。新任局長楊志清(右)提出智慧、安全和永續3大願景。(圖/經濟部提供)

楊志清接掌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 提3大願景力拚產業AI化

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今(26)日舉辦新任局長布達宣誓典禮,由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監交,卸任代理局長劉繼傳交棒印信予新任局長楊志清,將持續推動科技產業園區及產業園區轉型升級、永續經營等服務及管理。楊志清也提出智慧、安全和永續3大願景,將在原有的基礎上推動園區發展的優化及創新,包含落實產業AI化、打造安心投資場域、低碳綠色永續園區。

繼續閱讀 »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今(26)日舉行新舊署長交接儀式,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邱求慧(右)陞任產業發展署長一職。(圖/經濟部提供)

經濟部新任產發署長邱求慧接掌 提四大施政主軸拚AI發展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今(26)日舉行新舊署長交接儀式,在經濟部政務次長江文若的監交之下,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邱求慧陞任產業發展署長一職。為了協助台灣企業發展AI、永續經營,他提出「四大支柱」施政主軸,包含落實五大信賴產業政策、健康台灣等政策,以AI推動雙軸轉型、協助傳統產業永續經營、促進區域均衡等,希望建構台灣的經濟韌性。

繼續閱讀 »

李開復示警:中國AI只落後美國三個月 DeepSeek彎道超車!

李開復近日接受《路透社》採訪,說出「中國AI只落後美國三個月」這句話時,再次引起大家對中國科技市場的關注,李開復直言不諱地表示,過去他認為中國在AI的各方面都落後美國「六到九個月」,但現在,這個差距已經縮小到「三個月」,甚至在某些核心技術上有了領先。

繼續閱讀 »
在全球AI人才競逐越演越烈的趨勢之下,經濟部祭出培育百工百業20萬AI人才的政策。(圖/123RF)

催生20萬AI人才!經濟部多箭齊發 郭智輝盼更多年輕人投入

在全球AI人才競逐越演越烈的趨勢之下,各國紛紛祭出優惠政策吸引頂尖AI人才,我國經濟部也喊出4年要培育20萬AI人才的計畫。經濟部長郭智輝今(26)日出席AI EXPO開幕活動致詞時表示,為吸引年輕世代投入AI產業,鼓勵學界與產業界緊密合作,並透過智慧創新大賞等競賽活動、建立應用示範場域協助中小企業導入AI等方式,逐步實現20萬AI人才的目標。

繼續閱讀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