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工業4.0  新纖羅時銓:砸4億  3年看到效益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新纖今年(2022年)取得幼獅工業區11.4公頃土地的地上權,作為未來50年的發展基地,新的生產製造基地強調綠色智慧生產,定位為「幼獅青創智慧園區」,四大主軸分別為「智慧、生態、創新、幸福」。新纖副主委羅時銓,同時兼任「新光幼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以下是新纖前總經理現任新光合纖副主委暨新光幼獅董事長羅時銓,接受《時報資訊》與1111人力銀行《科技島》聯合專訪內容。

新纖取得幼獅工業區11.4公頃土地的地上權,作為未來50年發展基地。 (圖/新纖提供)

新纖何時開始落實工業4.0?智慧製造的歷程曾面臨那些阻力?

8年前也就是2014年,我接總經理隔一年,2015年新纖開始落實工業4.0,也就是「智慧化」、「活力化」和「合理化」,透過「3化」進行轉型。轉型首先面對是數位化;而數十年的公司,有些設備是建廠之初就購入的,等於是工業0.0,非常的老舊,一下子要跳到4.0非常的辛苦;至於工業1.0、工業2.0的設備,要一下子跳到工業4.0也一樣是很辛苦的。

一個公司不可能只讓有工業4.0設備的人去做,所以我們就把他改為「智慧化」,智慧化的第一步就是先把以前紙張的流程改為數位化,如何把0.0或1.0的機器也能數位化,就要想如何把類比訊號改為數位訊號。為了這個流程順利,新纖集團也特別成立了新光網(2015年11月成立),來落實智慧化。整合原有的資訊部門、工廠,同時向外尋找相關程式設計人才及以及數位分析專家,智慧化除了用在生產製造流程,也運用在決策判斷,將數據整合分析。

數位化完成後,就是數位優化,再來才數位轉型。在這一連串的智慧化過程中,前面的3年幾乎都是在投資,資本支出約4億元新台幣,一直到第3年以後才看了有形的效益,如生產效率的增加、良率的提高。

推動工業4.0,員工的適應情況,公司如何輔導,產生的效益為何?

推動最初的階段還不敢說要節省人力,因為只要提及自動化、電腦化,員工就會有被取代的不安感,很多公司在推動智慧化最後以失敗收場。因此,新纖以「Working Smart」來取代「Working Hard」,同樣的一群人,以前要很辛苦到現場去調設備,走來走去檢查機器抄抄寫寫,但,推行智慧化以後,在辦公室的電腦螢幕看板、或掃瞄功能,就可以取代過去親自到現場的效果,這也就是Working Smart。今年初統計,公司執行智慧化已經產生了約3億元的效益,未來還會有1~2億元的效益,這是有形的。

至於在無形的效益方面,現在人員非常難找,年輕人不希望到傳產公司當黑手,而數位轉型後,上班是拿著電腦或平板,就會增加「科技」的含金量,只要按一下,遠在數百公尺外的設備條件就會更動。所以對人員的召募,尤其是年輕人留任的機會就會提高。

「幼獅青創智慧園區」的願景規畫?

該11.4公頃土地的地上權,可使用到2072年,到期後可以再展延20年。第一期會有3000坪建坪的廠房、會議室為青年創業村,透過招商輔導青年人夢想實現,也會找陽明交大協助擔任顧問。3000坪是初步的規模,若實際需求量大,也可以隨時再擴充面積。除了出租辦公室外,會以尖端科技的材料為基礎,搭配智慧化的經驗來輔助新產品的開發。甚至可以推廣到銀行,新纖轉投資的瑞興銀行可以提供年輕人創業貸款。

本文同步在【時報集團旺得富】網站刊載

延伸閱讀:

擁全球球衣環保紗4成市占   新纖羅時銓:我們是隱形冠軍

副利好優!學士起薪3.5萬 新纖羅時銓:滿3年享持股信託

瀏覽 4,24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