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史上最大敗筆VR主機「超前部屬」30年?銷量慘澹卻影響後世深遠
記者孟圓琦/編譯
約莫30年前的1995年8月,任天堂在當時推出了一款極具爭議性的虛擬實境(VR)遊戲主機「Virtual Boy」,然而,這款以獨特的紅黑單色顯示聞名的裝置,在北美上市僅八個月後便黯然退場。儘管其全球銷量僅約77萬台,創下任天堂獨立主機歷史上的最低紀錄,但回首30年後,這款失敗的產品,卻被視為任天堂堅持不變的實驗精神,以及「橫向思考」哲學的見證。

Virtual Boy的設計由已故的傳奇人物橫井軍平(Gunpei Yokoi)主導,他同時也是Game & Watch、Game Boy和十字鍵的發明者。橫井的商業哲學「用枯萎的技術橫向思考」(lateral thinking with withered technology),意指利用成熟且低成本的技術創造全新的娛樂體驗。這款定價179美元的裝置便是該理念下的產物,採用了最廉價的紅色LED顯示技術,而非昂貴的全彩LCD螢幕,試圖以可負擔的價格將3D體驗帶給大眾。

延伸閱讀:
夏普公開混合式VR觸覺手套 可模擬真實觸感、整合控制器
熱愛卡比與薩爾達的玩家注意!任天堂Switch 2下半年還有4款獨佔大作
任天堂Switch 2上市首月狂銷600萬台!《馬力歐賽車世界》吸引97%玩家都買單
然而,市場對這款產品的反應極為冷淡。Virtual Boy的桌上型設計不便攜帶,加上其單調的紅黑畫面常引發使用者頭暈、眼睛疲勞等不適感,使其難以與當時市場上的強勁對手匹敵。1995年,索尼和SEGA分別推出了PlayStation和Sega Saturn,兩者皆以先進的3D彩色圖像技術席捲市場,對比之下,僅有22款遊戲上市的Virtual Boy顯得蒼白無力。即使任天堂旗下的Super NES和Game Boy系列仍在熱賣,《超時空之鑰》(Chrono Trigger)、《超級瑪利歐世界2》(Super Mario World 2)等大作也相繼問世,玩家顯然沒有理由為了一款體驗不佳的新主機而買單。
儘管遭遇商業失敗,Virtual Boy的遺產卻遠超其銷售數字。它成為任天堂不畏風險、勇於挑戰傳統遊戲體驗的鮮明例證。從後續的裸視3D掌機3DS,到將VR技術與紙板結合的Labo VR套件,任天堂持續在硬體設計上進行大膽嘗試。這些實驗不僅為遊戲產業帶來了新的啟發,也為任天堂在軟體設計上開闢了新思路。報導認為,今日《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The Legend of Zelda: Tears of the Kingdom)中令人頭暈目眩的自由墜落體驗,乃至於《咚奇剛蕉力全開》(Donkey Kong Bananza)那種打破常規的遊戲設計,其創新精神都可在Virtual Boy的實驗性DNA中找到源頭。
橫井軍平的傳記作者牧野武文曾表示,橫井在開發後期便已察覺到這款產品的困境,他形容那是一種「hiri-hiri」的感覺,意指「在平底鍋上被慢慢煎煮」的焦慮感,這也恰好能貼切地描述遊玩Virtual Boy時眼睛所感受到的不適。然而,這段失敗的歷史最終成為任天堂重要的資產,它證明了在冒險中即便跌倒,也能從中汲取寶貴教訓,為未來的成功鋪路。
資料來源:poly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