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原有客戶 Chef Robotics找對市場、殺出AI機器人血路
記者李琦瑋/編譯
矽谷AI機器人新創公司Chef Robotics一度面臨倒閉危機,創辦人Rajat Bhageria坦言:「曾有很多黑暗時刻,真的想過要放棄。」如今,公司不僅存活下來,更成為少數在食品科技機器人領域站穩腳步的業者,靠的就是:拒絕原有客戶與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該公司近日完成2,060萬美元A輪募資,擁有40名員工,客戶包括知名冷凍食品品牌Amy’s Kitchen與Chef Bombay,已在美國各地安裝了數十台機器人,製作了4,500萬份餐點。
延伸閱讀:鴻海人形機器人2026年上市!攜手川崎重工開發AI護理機器人
這與過去幾年間倒閉的類似企業形成鮮明對比,包括製作沙拉機器人Chowbotics、披薩外送機器人Zume、食物販賣機Karakuri,以及近期的農業科技小型機器人公司Small Robot Company等,皆無疾而終。
Bhageria指出,Chef Robotics之所以能起死回生,是因為他勇敢做出創業者最難的決定—拒絕已簽約的客戶與數百萬美元訂單。
Bhageria在賓州大學GRASP機器人實驗室攻讀碩士時,夢想實現機器人幫人洗碗、剪草、下廚的科幻情節,但現實卻困於「機器抓握問題」。比方說,如何教機器人抓起藍莓而不壓爛、夾起起司而不結塊,是現今AI仍難以處理的細節。
他創立Chef Robotics的初衷,是打造一套可導入速食連鎖業的自動化組裝系統,當時甚至已簽下數百萬美元合約,但最終發現「根本無法解決技術瓶頸」,於是果斷喊停。
這些業者原希望一台機器人能同時處理多種食材,卻因缺乏對應的訓練資料而難以實現。Bhageria試圖說服客戶先讓機器人學會1至2種食材的處理流程,但遭到拒絕。
於是,Bhageria想通了,「也許他需要的是新的客戶,而不是為了滿足現有客戶的需求而破產」,直到2023年3月,他成功募得1,120萬美元種子資金,才成為轉捩點。
更重要的是,Chef Robotics找到真正的市場─「高混合製造」食品業。這些企業需製作大量冷凍便當、機上餐點或醫院膳食,流程為每位員工在低溫環境中重複將單一食材加入餐盒,這類工作不僅勞動強度高,也極度缺工。
Chef Robotics的機器人很適合這樣的作業模式,一邊生產、一邊累積真實世界的操作數據,讓AI模型持續進化,最終仍有機會回到速食業市場。Bhageria坦言:「這仍在我們的藍圖中。」
此外,近期AI熱潮讓募資變得「異常順利」,Avataar Ventures主動找上門,因其聚焦「實體世界AI應用」投資機會。此次募資不到1個月就完成,現有投資人Construct Capital、Bloomberg Beta與Promus Ventures也全部跟進。
此輪資金讓Chef Robotics累計募資金額達3,880萬美元;再加上與矽谷銀行簽署的2,250萬美元設備融資貸款,使總負債資金亦達2,676萬美元。
Bhageria笑稱,這次的過程「令人振奮」。他不再靠幻想說服市場,而是靠轉向、實作與真實數據打造機器人未來。
資料來源:TechCrunch
瀏覽 15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