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2年開發電動車「嚇壞」Toyota 挑戰傳統車廠精工細作
記者李琦瑋/編譯
過去,一款汽車從概念草圖到量產通常需要4到5年。然而,在快速變遷的電動車時代,中國汽車製造商,例如比亞迪(BYD)正在打破這項傳統。他們將電動車開發週期縮短至僅2年,預示著快速推廣新時代的到來,這種做法更像是矽谷的科技公司,而非傳統的汽車產業,讓豐田(Toyota)難以跟上腳步。

外媒《InsideEVs》指出,在中國,新車上市的頻率已與智慧型手機或筆記型電腦的更新速度不相上下。傳統汽車製造商被迫面對來自中國的極速開發週期,就連全球銷量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也被震驚了,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電動車市場中,比亞迪(BYD)、小鵬(Xpeng)、極氪(Zeekr)和奇瑞(Chery)等品牌正激烈爭奪霸主地位,豐田難以跟上他們的步伐。
據《路透社》報導,在與比亞迪聯合開發bZ3電動車期間,豐田對這家中國汽車製造商的速度和截然不同的工程文化感到震驚。豐田對於比亞迪工程師在開發後期仍願意進行重大設計修改感到驚訝。
比亞迪與許多中國同行一樣,都秉持著矽谷式的「快速行動、打破常規、及早發布、事後修補」精神。這種方式通常會導致電動車在發布時可能不盡完美,但會達到「足夠好」足以出貨的水準,並在其生命週期中迅速改進。
這對於長期以來以一絲不苟、井然有序的製造方法而聞名的豐田來說,這種新方法幾乎是一種「褻瀆」。豐田以其可靠性、汽車經久耐用以及能夠行駛數十萬英里而沒有重大故障的聲譽而聞名,部分原因正是其對更新的極其謹慎。報導稱,豐田通常會為單一車型打造6款不同的原型車,並對每輛車進行數萬英里實際路測,以確保萬無一失的可靠性。
中國汽車製造商之所以能夠快速開發,是因為他們的工程師每週工作6天,每天12小時;其建造的原型車較少,實際路測里程也相對較少。他們採取「快速失敗」的理念,更多地依賴模擬和AI,而非實際測試,並讓團隊同時處理車輛的不同領域,而非傳統汽車製造商所採用的循序漸進方式。
比亞迪目前是全球銷量第7大汽車製造商,2024年全球銷量達430萬輛,不到豐田1070萬輛的一半,比亞迪的目標是取代豐田,成為全球銷量第一名。
究竟是比亞迪的快速造車,還是豐田對完美的執著,誰最終能勝出,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資料來源:InsideEVs
瀏覽 16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