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將上演飢餓遊戲!產業洗牌恐只剩比亞迪等大廠
記者李琦瑋/編譯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過去10年,中國汽車市場呈指數級增長,爭奪買家青睞的汽車品牌數量也爆炸性成長,但根據顧問公司AlixPartners最新報告指出,這場新能源車革命已進入「飽和與淘汰期」,現有的129家插電式車廠中,預計至2030年恐只剩下15家能夠存活,推測其中應該包括比亞迪、吉利、長安和奇瑞等大廠。

外媒《InsideEVs》指出,這波「車廠飢餓遊戲」淘汰潮,已悄然啟動。事實上,今年北京車展上仍有參展的幾家電動車新創品牌,近日已悄然退場或被併購。這與20世紀初美國汽車產業的整併潮類似:1908年全美曾有253家車廠,到1929年僅剩44家,最後也只剩GM、Ford、Chrysler三巨頭稱霸,類似的情況在中國也將不可避免地發生。
延伸閱讀:比亞迪推媲美L4級智慧自駕停車 若擦撞原廠全額理賠免保險
AlixPartners報告指出,未來生存下來的中國車廠,每年平均產量需達百萬輛,才能因應研發與競爭壓力,維持技術領先。報導並未透露哪些品牌能夠存活下來,但《InsideEVs》記者推測其中應該包括比亞迪、吉利、長安和奇瑞等大品牌。
然而,市場競爭早已白熱化。中國國內的價格戰雖曾被監管單位要求降溫,但包括補貼、金融方案、保險優惠等「變形價格戰」仍持續上演,導致不少小品牌撐不下去。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去年就預測,未來10年僅會有7家中國車廠存活;另一位汽車工程教授Zhu Xican更直言,像小鵬、蔚來、理想等新創公司若不併購,幾無生路。
Zhu指出,任何年銷售量低於200萬輛的車廠都將無法生存,因其無法支撐長期研發支出,技術上也會被市場淘汰。
為求生存,中國車廠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AlixPartners報告預估,中國品牌在歐洲市佔率有望於2030年翻倍,達到10%。目前在歐洲多國街頭,已有不少中國電動車,並有企業積極在當地設廠,以規避進口關稅。
根據統計,截至2025年,中國汽車品牌在中國市佔率已達67%。儘管本土品牌越來越受歡迎,但在成長放緩、競爭激烈的情勢下,能否活過這場淘汰賽,仍需市場與時間驗證。
資料來源:InsideEVs
瀏覽 22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