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自駕系統 Rivian不排除導入LiDAR

記者黃仁杰/編譯

美國電動車新創 Rivian 以打造兼顧性能與冒險風格的電動皮卡打響知名度,如今更計畫在自駕領域跨出一步。執行長 RJ Scaringe 近日在 The Verge 的《Decoder》Podcast 節目上表示,公司對 LiDAR(光達技術)抱持開放態度,未來不排除將其納入車輛的感測器組合之中,以提升自駕系統的精準度與可靠性。

川普關稅打擊,Rivian Q2銷量驟降23%,但獲得福斯10億美元資金,緩解壓力。
美國電動車新創 Rivian 對 LiDAR(光達技術)抱持開放態度,未來不排除將其納入車輛的感測器組合之中。(圖/Rivian官網)

自駕技術路線與特斯拉不同

在自駕領域,許多車廠都在思考如何滿足消費者對「免持駕駛」的需求。Scaringe 明言 LiDAR 具有實際效益,並強調「不會排除 LiDAR」,這與採取「純視覺派」的特斯拉形成鮮明對比。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曾稱 LiDAR 是「拐杖」,甚至逐步取消車上的雷達與超音波感測器。中國小鵬汽車也曾認為 LiDAR 資料無法有效貢獻於自駕 AI 的訓練。

然而 Rivian 與自駕領導者 Waymo 的想法一致,認為多感測器融合才是最佳策略。Scaringe 指出,科學界共識是「擁有越多不同訊號來源,便能建立越準確的世界模型」,LiDAR 與相機、雷達、IMU 等感測器的結合,能讓神經網路在訓練過程中獲得更全面的資訊。

技術與成本門檻已大幅降低

Scaringe 也強調,早期的 LiDAR 確實因為昂貴與複雜度高而受限,但隨著技術進步,成本已從十多年前的數萬美元降到如今僅數百美元,使其成為高性價比的感測方案。他補充說,如今自駕系統已從過去的「規則式環境」(if-then 條件式邏輯),演進至透過神經網路與前端融合來建模,LiDAR 在這種架構下能發揮更大效益。

外界也注意到,在 Rivian 新車 R2 的裝配影片中,車頂曾出現疑似 LiDAR 的預留位置。雖然公司未正面證實,但結合 Scaringe 的公開談話,以及 Rivian 8 月釋出的軟體工程師職缺(負責開發包含 LiDAR 在內的自駕感測校準演算法),都顯示公司正積極評估 LiDAR 的應用可能性。

目前 Rivian 尚未正式宣布將 LiDAR 應用於量產車,但 Scaringe 強調,公司目標是同時追求「速度」與「安全」。隨著 LiDAR 價格大幅下降,這項技術可能成為 Rivian 自駕戰略中的關鍵拼圖。至於能否單靠「視覺派」完成同樣任務?Scaringe 似乎已給出答案:多一層保險,才是 Rivian 想走的路。

來源:insideevs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