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還在搬來搬去?AI多雲有助解決痛點

編譯/戴偉丞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不斷改變生活模式,連平台也逐漸產生變化。在傳統作法人工智慧平台的數據與運算建構在同一基礎設施中,也形成數據的局部性,雖然對於小型人工智慧的運作相當有效,然而對於擴展及大量管理而言卻相對受限。透過將人工智慧運作搬到雲端,相關雲端平台開始提供人工智慧服務與工具,使其建置與部署更為迅速且降低其硬體設備需求。此一趨勢下,混和雲、多雲的策略將會帶來效能最佳化、彈性擴展及成本控制等好處。

透過將人工智慧運作搬到雲端,相關雲端平台開始提供人工智慧服務與工具,使其建置與部署更為迅速且降低其硬體設備需求。圖 / 123RF

從多方考量

就技術面而言,混和雲、多雲策略使用戶能夠搭配不同雲端供應商的服務,藉此降低過度依賴、定價浮動等風險,並透過工軟體負載與硬體效能的計算達到成本效益。此外,從資料局部性檢視,將特定關鍵應用程式部署接近終端位置,有其必要且得以減少延遲效果。

就非技術面,合規性與資料主權則是關鍵因素。利用雲端的優勢,確保掌握機敏數據時得符合《GDPR》、《HIPAA》等國際法規範的要求,並透過多雲策略遵守資料主權相關規範,以改善組織於不同區域操作數據時的存取效能。此外,使用不同雲端服務,能夠使用戶在不同雲端供應商間穿梭,而非將一個雲端中的資料全部搬到另外一個。

建構之挑戰

凡事總一體兩面。縱使前述優勢為其帶來靈活增加、風險降低及專業服務,但也伴隨著相對應的挑戰,其中包括延遲效果、管理成本、GPU硬體技術等。延遲效果在於遠端資料受限於雲端散布於不同區域導致的傳輸,管理成本在於不同雲端供應商的價格浮動需要仔細更新與計算,且時刻注意宜資源分配機制。就GPU而言,則是在於其成本價格不斐,必須最大幅度地提高其使用效率並其減少資料存取的等待時間。

更多新聞:順應AI潮流   企業應掌握駕馭雲端控管關鍵

建立之流程

首先,採用與雲端無關的架構,例如容器化技術與和無伺服器運算,可以增強不同跨雲端環境的可移植性和相通性,藉此使其在雲端轉換時的技術後端能夠解耦,以實踐無縫接軌地跨雲端部署與資料搬移。

其次是資料存取的部署,也就是提供一個跨雲端、跨區域的統一且高效能的資料存取端,藉此減少資料移動且有效擴大資料的局部性。

第三,考量到每個雲端供應商的特殊規格與配套措施,還須考慮全面性實施安全且合規架構,以掌握雲端安全服務、加密驗證、存取機制等,更得以監控與判斷行為的合規與否。

最後,為了達到資源利用的掌控、雲端開源工具的自動化等目的,雲端成本管理工具是一個值得推薦的考量,俾使不同雲端供應商的服務更便於檢視也更容易控制成本。

資料來源:Spiceworks

瀏覽 12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