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加速單光子CMOS感測技術 助尋地外生命

記者林育如/編譯

美國太空總署(NASA)資助的研究團隊正推進單光子感測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SPSCMOS)技術,為未來尋找外星生命的天文任務打造高靈敏度感測器。

3 2
單光子感測和光子數分辨 CMOS 影像感測器:9.4 兆像素感測器(左)和 16.7 兆像素感測器(右)。(圖/取自NASA、CfD、RIT)

這項技術將應用於NASA未來的「宜居世界天文台」(HWO)任務,目標在類地行星大氣層中偵測微弱的生命跡象,如氧氣、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分子的光譜訊號。這些訊號十分微弱,感測器必須具備極低的讀出雜訊與暗電流,才能準確捕捉。

來自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IT)探測器中心的團隊,正透過NASA資助的計畫,進行SPSCMOS感測器的技術成熟化工作。團隊主要任務包括:評估感測器在高能輻射環境前後的性能變化;研發創新讀出模式,以減緩輻射對感測器的影響;並設計近紅外(NIR)單光子感測器,擴展應用波段。

這種基於矽材料的感測器,能在室溫至低溫(約250K)條件下運作,冷卻時暗電流低至每半小時1個電子,讀出雜訊幾乎為零。這使得感測器在捕捉外星大氣中微弱訊號時,能維持高度靈敏與穩定。

延伸閱讀:
NASA研究:超新星爆炸前恆星內部翻轉引爆炸
天文奇景!7日深夜台灣可見月全食「血月」 氣象署教你怎麼觀賞
歐洲JUICE探測器成功飛掠金星 為木星任務加速
太空站開種植物、培養骨細胞!NASA展開太空農業與抗老研究

研究團隊利用真空低溫艙模擬太空環境,測試感測器的量子效率、暗電流和讀出雜訊變化。同時開發的新讀出模式,可偵測並剔除宇宙射線造成的訊號干擾,確保數據完整。團隊還設計了一種新型近紅外感測器,透過TCAD模擬結合汞鎘碲材料,提升感測器的波段覆蓋與光電轉換能力。

此外,2025年1月團隊在紐約Mees天文台,使用SPSCMOS相機觀測M36星團與泡泡星雲,實測結果顯示感測器性能與實驗室測試一致。即便觀測到Starlink衛星通過,產生的殘留訊號極低,顯示其穩定性和準確度優異。

這項技術的成熟將大幅提升NASA未來天文任務的觀測能力,推動人類尋找宇宙中生命的腳步。

資料來源:NASA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