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揭密B2星雲!一片分子氣體雲竟生成半數中心恆星
記者林育如/編譯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拍攝到銀河系中心附近的恆星誕生區——人馬座B2(Sagittarius B2)——驚人景象,展現出星辰如潮般誕生的壯觀場景,同時也加深了科學家對銀河核心恆星形成緩慢之謎的好奇。

B2是一片密集的分子氣體雲,距離銀河中心黑洞人馬座A*約390光年,直徑約150光年,內含足以組成300萬顆類太陽恆星的氣體。它是銀河系中最大、最重、最活躍的恆星誕生區,但與整個銀河中心的恆星形成情況大相逕庭。儘管B2僅占中心區域分子氣體的10%,它卻產生了中心一半的恆星,為何B2如此活躍而其他區域卻相對低迷,至今仍是天文學難解之謎。
JWST這次的紅外線觀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細節,有助於科學家破解這個謎團。佛羅里達大學天文學家、研究共同作者亞當·金斯堡(Adam Ginsburg)指出:「韋伯望遠鏡的強大紅外能力讓我們看到以往無法觀測的細節,幫助了解為何B2的恆星誕生活動遠超銀河中心其他區域。」
科學家推測,銀河中心複雜而強大的磁場可能在恆星誕生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具體機制仍待研究。JWST得以穿透B2雲層中的厚重塵埃,捕捉恆星誕生的核心過程。NIRCam(近紅外相機)拍攝的圖像中,B2內閃爍著無數恆星,雲霧般的星雲若隱若現;而在最暗處,塵埃過於密集,連NIRCam也無法穿透。
於是,科學家轉向MIRI(中紅外儀器)的觀測圖。長波段紅外線能穿透更厚的塵埃,呈現出星雲真正的規模與活力——這些明亮的雲團正被年輕且仍在成長的大質量恆星照亮,彷彿銀河中心的小型「星辰工廠」。
延伸閱讀:
JWST震驚發現:早期宇宙黑洞超巨大!科學家找到了可能原因
航太中心整合上下游資源 提升台灣無人機國際能見度
核動力太空火箭新概念曝光:轉動液態鈾 可加速前往火星、外太陽系
太空奇觀!衛星捕捉月球「走鋸齒路」掩太陽
這項觀測的目標,是了解B2恆星形成的歷史:它是經過數千萬年、多代恆星逐步累積形成,還是近期才突然活躍?答案將幫助科學家理解銀河中心整體恆星形成的節奏,並提供早期宇宙恆星誕生的參考。
科學家認為,B2的高密度星生成情況與宇宙初期的恆星狂潮類似。研究銀河中心恆星形成的規律,或許也能揭示大爆炸後早期恆星誕生的祕密。相關研究已發表於arXiv論文庫。
資料來源:Space.com、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Digital Trends、science.nasa.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