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ISM太空望遠鏡直擊中子星驚奇風暴 揭開宇宙「霧氣」之謎

記者林育如/編譯

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主導、與NASA及歐洲太空總署(ESA)合作的XRISM太空望遠鏡,用它超精密的X射線光譜儀「Resolve」,對準一顆名為GX13+1的中子星,看到了前所未見的景象——一股緩慢但濃密的宇宙風,像霧一樣自中子星噴湧而出,讓科學家們目瞪口呆。

3 5
明亮X射線源GX13+1吹出的強風。 X射線來自一個被稱為吸積盤的熱物質盤,它正逐漸螺旋下降,撞擊中子星表面。(圖/AI生成)

GX13+1是顆距離地球數萬光年的中子星,是一顆大質量恆星爆炸後殘留下來的超緻密天體。它周圍環繞著一圈「吸積盤」,也就是被它強大重力吸引而來的氣體。不只吸,這顆中子星也會「噴」——把多餘能量和物質像風一樣吹出去,這正是XRISM想要捕捉的關鍵畫面。

沒想到,觀測前幾天,GX13+1亮度突然暴增,幾乎衝破了愛丁頓極限(這是理論上天體能釋放的最大能量門檻)。就在這驚人一刻,XRISM剛好「在線」,直接目睹了這場超規模風暴。

但怪的是,這場風暴雖然密度超高、幾乎像霧牆一樣遮住了整顆星,但它的速度卻意外地慢——每小時大約100萬公里。這數字聽起來很快,但與黑洞附近動輒以光速20%飛馳的宇宙風相比,簡直像在散步。

延伸閱讀:
驚人發現!紅海600萬年前曾乾涸 印度洋大洪水秒救重生
天文新突破!揭開遙遠巨行星「誕生之謎」:重力不穩定理論首次獲證實
冰封之下竟藏深海?天王星衛星驚爆「隱藏海洋世界」!

這讓研究團隊大為困惑:照理說,如果風是靠高能輻射推動的,那黑洞和中子星的風應該差不多快才對。難道,影響風速的關鍵,不是亮度或壓力,而是……溫度?

團隊推測,黑洞的吸積盤體積大、亮度高,但溫度較低,輻射主要是紫外線,比較容易與物質互動、產生加速作用;而中子星吸積盤小但熱,輻射多是X射線,反而不容易「推動」物質。

這項發現不只顛覆了人們對宇宙風的想像,更可能重寫我們對恆星演化、星系形成、甚至宇宙結構演變的理解。

未來,XRISM還會持續對更多極端天體「吹風」,深入探索這些宇宙氣流的奧秘,也為下一代望遠鏡(如ESA的NewAthena)鋪路。畢竟,能夠親眼見證「宇宙霧氣」的真面目,正是太空人與天文迷們追了幾十年的夢。

資料來源:scitechdaily.com NASASpaceFlight.com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