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開發新技術 尋找系外行星表面下水資源
編譯/李寓心
近期,英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尋水技術,透過系外行星的大小,來幫助天文學家確定,在系外行星表面下的礦物質中,含有多少水分,同時也可以更加了解,這些圍繞著年輕恆星的系外行星,在熾熱誕生過程中,不同的變化。
根據報導,通常在尋找行星水源時,會以廣闊的海洋或流動的河水為主,但實際上,科學家們還可透過,被「鎖」在地表深處的岩石和礦物中,搜尋水的蹤跡。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藉此一特性,開發出的模型,可預測一顆行星內部,富含水的礦物質。
部分地表下的礦物質,不僅能吸取水分,還會以持續循環的方式,將水分帶回至地表,進而可能重新流向,被強烈輻射蒸發掉的海洋。因為圍繞在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包括紅矮星和M型恆星,在年輕時會釋放出強烈的輻射,「烘乾」了地表上的水分。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劍橋大學地科系的博士生Claire Guimond說:「我們想調查這些行星,在經歷如此動盪的成長過程後,是否能夠自我修復,同時還能自行補充地表水。」Guimond表示,團隊開發的此一模型,可根據這些礦物質,及其吸取水分至結構中的能力,進一步判斷出一顆行星水分的上限。
從先前的研究表明,質量約地球兩至三倍的大型行星,具有較乾燥的岩石層,意味著儲存在行星地表內部的水,在較大的行星中,比例較小。但若岩石層剛好位於火山活動範圍內,則代表水有可能透過火山活動,以蒸汽的形式,重回地表,同樣的,有利於生命生存的成分,也會藉此返回地表。
而該研究團隊還發現,這項新技術也能幫助科學家,在搜尋地外生命時,可先瞄準那些行星,進而優化人類對行星的分類。該團隊的另一位研究員Oliver Shorttle說道:「當我們尋找最能容納水的行星時,可以是一顆比地球大很多,或小很多的行星。」目前有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中最高溫的金星,可能會是潛藏水分在地表之下的行星。
資料來源:SPACE
瀏覽 1,04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