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加速恆星質量半徑測量 天文研究邁入新里程碑
記者林育如/編譯
恆星是宇宙的基礎組成要素,多數恆星擁有行星系統,組成星團和銀河系等龐大結構。要理解這些宏觀天體,科學家首先需精準掌握恆星的基本性質,包括質量、半徑與溫度。然而,因為恆星距離遙遠,測量這些數據一直極為困難。

根據《The Conversation》指出,天文學家利用雙星系統的特性突破困境。雙星是兩顆恆星圍繞共同質心公轉,依據開普勒定律,透過測量軌道大小與公轉週期,能計算出雙星系統的總質量。進一步觀察雙星互相遮掩(食雙星現象),利用幾何原理判定恆星半徑。
儘管方法有效,實際測量仍需依賴複雜電腦模型,模擬恆星旋轉變形、相互作用、磁場與亮度等多重因素。傳統模型運算耗時,單一雙星系統需耗費數週超級電腦時間,使精確測量僅限於約300顆恆星。
為加速分析,研究團隊引入深度學習人工智慧技術。團隊先以大量模擬數據訓練神經網路,讓AI能快速準確預測雙星系統的觀測特徵。相較傳統模型數分鐘的運算,AI只需不到一秒,運算速度提升約百萬倍。
延伸閱讀:
月球經典隕石坑成探測試驗場 為搜尋外星生命鋪路
太空門票2,800萬美元!藍色起源週末發射6人團體自由行
福衛八號10月升空 台灣首度自製光學遙測衛星領軍星系衝太空
JWST揭露NGC 6072星雲驚人結構 恆星死亡不只一種模樣
此突破讓天文學家能在數週內分析數十萬顆雙星,快速掌握恆星質量、半徑、溫度與光度等關鍵參數。最新研究證實AI模型與傳統物理模型結果高度一致,未來將全面應用於觀測雙星系統,推動天文領域質的飛躍。
這項研究成果展現人工智慧在複雜物理問題上的巨大潛力,不僅促進恆星物理研究,也為其他科學與工程領域提供強大助力。
資料來源:The Conversation、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