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代科技營收年增25%將掛牌上市 AI與機器人聯盟成關鍵推手
記者鄧天心/台北報導
當傳統產業還在適應「數位轉型」,新代科技早已揮舞AI大旗,從亞太工具機控制器龍頭,一躍成為智慧製造生態系的定義者。
自2024年登錄興櫃以來,不僅股價屢創新高,營收與獲利也持續成長,充分展現市場對其發展的高度期待。新代科技預計於9月底前正式掛牌,迎接資本市場新里程。
2025年上半年,新代科技累計前7個月營收達81.8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5.72%;上半年稅後淨利10.8億元,年增34.1%,每股盈餘17.2元,表現優異。
穩健財報只是新代開場白,背後更有一場AI、機器人與永續製造的「三維突圍戰」正席捲產業—而這,才是市場最矚目的亮點。

延伸閱讀:
自動化展大秀AI驅動智慧浪潮 卓榮泰:AI新十大建設列明年總預算
新代不只在資本市場交出好成績,更在今年重磅成立「AI驅動智慧製造+智慧機器人聯盟」,串聯盟立、東台精機等產業巨頭,瞄準全球智慧工廠浪潮。
新代的機器人控制器,能同時管理多品牌機械手臂,讓工廠快速切換生產模式,迎戰「少量多樣」的訂單時代。
SynFactory雲端平台整合能源、碳排與生產數據,讓企業即時掌握「綠色分數」,並透過AI優化製程,降低20%以上能耗,馬來西亞、中國蘇州新廠陸續投產,2028年台南科學園區智慧基地上線,新代正用「全球在地化」供應鏈,強化客戶的製造韌性與減碳行動力。
邁入30週年的新代,從新竹小巷起家,如今團隊破1,400人,控制器全球市佔第五、中國市佔兩成,是少數能在國際賽局與日、德、中巨頭抗衡的台灣品牌。新代不只賣「黑手產業」的「大腦」,更用AI、機器人、節能方案,讓傳統工廠變身「智慧綠能戰車」—這,才是新代掛牌前最值得投資人期待的「隱形價值」。
除了技術硬實力,新代長期與學校、小農、文化工作者合作,用「產學共創」培育下一代智慧製造人才,也把企業資源導入地方創生。這種「科技+社會」的雙軌並進,讓新代在資本市場的旅程,多了一份台灣品牌獨有的溫暖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