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建構2023生醫產業關鍵趨勢鐵三角
記者鄧君/新竹報導
工研院21日發表2023生醫產業關鍵趨勢,分別從「精準藥物」、「再生醫學」、「智慧醫材」等面向切入。蛋白降解藥成為新藥開發的主流之一,藥物傳輸技術更是兵家必爭;再生醫療雙法進入立法階段,國際研發趨勢轉向異體細胞治療,off-the-shelf(立即可用)、自動化生產成為產業新動能。另外,神經與認知疾病治療已成為智慧醫材新商機。
工研院建議,業者宜透過早期參與研究機構的研發,深化自身技術能量;另建議善用機構場域進行驗證,並積極參與產業聯盟,以利推出更全面的生醫解方,進而帶動臺灣生醫產值持續提升。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表示,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下,工研院長期深耕精準健康等領域,持續研發新穎生醫科技並扮演產業平台角色。放眼今年最新趨勢,建議業者專注技術研發時,也可借力使力組隊結盟,參加「HiMEDt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等產業平台,與跨領域會員一對一、一對多交流合作,才能儘快達成技術落地,進軍國內外市場搶商機。
此外,工研院也透過技術處成立的「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將各項智慧科技與廠商共創,提供產品臨床前驗證,加快業者商品化腳步,成立兩年來累計已輔導百家以上廠商。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張慈映指出,根據IEK Consulting報告,2021年精準健康全球市場涵蓋藥品、再生醫學、醫療器材,為2,314億美元,至2025年將達到4,654億美元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達15.0%。
另根據2022生技產業白皮書,臺灣生技產業營業額從2012年3,590億元,增加到2021年6,665億元,複合年成長率約為 7.1%,各領域的複合成長率,則以健康福祉產業增加9.2%最高,醫材產業達9%次之,應用生技產業也有6.1%漲幅。
工研院建構2023六大生醫產業關鍵趨勢,關鍵趨勢蛋白降解藥熱潮延續 靶向RNA成新星,小分子藥是以化學合成方式製造且分子量多數小於 1000 道爾頓(Daltons)的化合物。
近年來,傳統小分子藥物的發展已趨成熟,其中以蛋白質降解藥物(Protein degrader)備受各界期待,可藉由去除與疾病相關的蛋白質,治療過去難以標靶或容易出現抗藥性的疾病(如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及老化),被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列為新一代明星療法。
展望2023年,預期蛋白降解藥的研發熱潮仍將延續,小分子藥對疾病機制、以及靶向作用的成效將有更深入了解,最新已朝向開發靶向RNA藥物,以阻斷疾病的産生。
針對蛋白質降解新藥,工研院鎖定前列腺癌投入研發,前列腺癌位居2021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第五名,有別於傳統放療、化療等方式,工研院開發「口服AR-V7 PROTAC-148藥物」是第一個具口服藥效之AR-V7蛋白質降解藥物,能解決患者對目前臨床藥的抗藥性問題,該藥物源自於ITRI-PROTAC技術平臺,具備近百種的結構組合,還可應用於其他變異蛋白相關的癌症及罕病,目前正尋找業者技轉中。
關鍵趨勢2係力求又快又準有效率,大廠競逐藥物傳輸技術。不同於傳統大小分子,核酸藥物其一是針對目標mRNA 進行轉錄調控,近年由於技術突破,核酸藥物帶來精準治療潛力,吸引大廠投資或與新興廠商結成策略結盟,針對罕見疾病、心血管、呼吸道、神經性疾病藥物標靶開發,補足自身核酸藥物產品線。其中,核酸藥物傳輸系統影響其藥物穩定度、標靶精準度、藥物傳輸效率等,因此「藥物傳輸技術」為各大藥廠兵家競爭之地。
看準核酸藥物熱潮,工研院投入開發「脂質奈米粒子技術(Lipid nanoparticles, LNP)」,這種球型包覆結構可保護核酸藥物安全,並精準地送達病灶進行治療,目前鎖定傳輸核酸藥物之「載體、配方」開發當中,未來可應用於疫苗製造,癌症、罕病、基因治療等,現正徵求核酸藥物廠商先期參與、共同投入開發。
瀏覽 1,12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