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基因治療有望助遺傳性失聰兒童恢復聽力

編譯/Elisa

研究指出,造成兒童聽力損失的主因,有超過60%都是因為遺傳,醫學雜誌《刺胳針》(Lancet)近期就刊登一篇新文章,由美國波士頓麻州眼耳醫院與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眼耳鼻喉科醫院,共同進行一項新型基因治療臨床試驗,展現出能恢復遺傳性兒童失聰的潛力,結果也顯示,接受治療的六位兒童中,有五位出現聽力恢復和語音辨識能力增強現象。

研究團隊發現新基因治療法,有望助遺傳性失聰兒童恢復聽力。示意圖。圖/123RF

基因突變導致關鍵蛋白質缺失引發失聰

這項試驗是針對OTOF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性聽力障礙「DFNB9耳聾」所進行,由父母雙方遺傳的基因突變所引起,會抑制耳畸蛋白(otoferlin)產生,而耳畸蛋白在聲音訊號從耳朵傳到大腦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研究人員透過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 作為載體,將改造過的人類OTOF基因藉由外科手術送進患者內耳,解決無法製造耳畸蛋白的問題,每次治療都使用不同劑量。在接受治療前,六位受試兒童都完全耳聾,聽性腦幹反應檢查(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結果顯示閾值都大於95分貝。

更多新聞:科學家發現缺乏兩個基因  會導致聽力障礙

基因療法助5位兒童恢復聽力

治療26週後,其中五位兒童的聽力有顯著改善,ABR測試顯示閾值已下降到40至57分貝,受試者語音知覺(speech perception)和參與正常對話的能力也加強。重要的是,基因治療劑量不會多到引發嚴重傷害而需有所限制,儘管患者也有回報48起不舒服案例,但有96%都是微小且未長久影響。研究人員表示,兒童若無法聽到聲音,大腦可能會在無干預的情況下發育異常,因此這項基因療法成功助益相當大。

資料來源:Interesting Engineering

瀏覽 333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