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獲邀加入OCP董事會 與AMD、輝達推動開放融合型AI資料中心標準
記者孫敬/台北報導
Arm於21日宣布,公司已獲任為開放運算計畫(Open Compute Project, OCP)的董事會成員,與超微(AMD)、輝達(NVIDIA)等產業巨頭並列。此舉突顯Arm在推動產業開放與標準化方面的領先地位,將與 Meta、Google、英特爾及微軟等企業共同塑造新一代AI資料中心的未來發展。
延伸閱讀:日月光收購馬來西亞ADI檳城大廠 擴大AI與車用封測產能

融合型AI資料中心有望成為未來趨勢
Arm資深副總裁暨基礎設施事業群總經理Mohamed Awad指出,AI經濟正重塑運算基礎設施,從雲端到邊緣,對效能、效率與規模提出全新需求。資料中心正從傳統通用伺服器,轉向專為AI打造的機架級系統與大規模叢集。Awad預估到2025年,單一AI機架的運算能力將與2020年的頂尖超級電腦相當,但耗電量卻等同約100戶美國家庭的總用電量。他強調,要應對這個挑戰,基礎設施必須邁向新階段,而開放式協作是快速發展生態系的關鍵。
Arm將融合型AI資料中心視為基礎設施演進的下一步,目標是最大化單位面積的AI運算密度,降低AI執行所需的整體功耗與成本。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運算、加速、記憶體與網路等層面達到協同設計。Arm Neoverse 架構已成為 AI 技術堆疊的核心支柱,協助AI廠商優化三大關鍵環節,含資料轉換為詞元(token)的精準性、詞元對高階AI模型與AI代理的驅動,以及AI在科學、醫療與商業應用中的實際價值。
Arm貢獻FCSA規格,擴大台灣產業合作
展望融合型AI資料中心的發展,Arm認為未來無法僅依賴單一通用晶片,為提升系統整合密度,專為特定應用設計的高階小晶片才是關鍵。近期Arm宣布向OCP貢獻基礎小晶片系統架構(FCSA) 規格定義,以深化產業合作。
FCSA延續Arm小晶片系統架構(Chiplet System Architecture, CSA)的研發成果,同時針對產業需求,打造出一個不依賴特定供應商、不綁定CPU架構的中立框架,意在為小晶片系統與介面定義統一標準,這不僅能加速小晶片設計與整合,亦能促進大規模重用與互操作性,被視為產業邁向統一開放標準小晶片架構的重要一步。
同時,Arm 全面設計(Arm Total Design) 生態系新增十家重量級合作夥伴,包括世芯電子(Alchip) 與 日月光(ASE),以及Astera Labs、擎亞電子(CoAsia)等,涵蓋先進封裝、互連技術與系統整合領域,共同加速小晶片設計從IP、EDA工具到製造、封裝與驗證的全週期創新。
Arm也積極參與OCP在韌體、可管理性、伺服器硬體設計以及網路專案下的「ESUN」協作計畫,推動面向大規模AI應用的乙太網技術創新,並致力於解決 AI 規模化部署的關鍵挑戰,涵蓋從毫瓦級到資料中心百萬瓩級的全功耗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