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投資市場崛起,是下個聚寶盆還是衝突熱點?|專家論點【Howie Su】

Double Exposure Image of Business and Finance – Businessman with report chart up forward to financial profit growth of stock market investment.

私募基金與創投正逐漸關注東歐市場

當亞洲東部的日韓、大陸、台灣正在為半導體拼個你死我活時,東歐諸國正默默關注這一切變化,面對俄羅斯的鐵蹄威脅,這些民主國家正想盡辦法力阻斯拉夫國家西征,波羅的海三小國、捷克、波蘭等國家正在強化軍事防務,同時也提升經濟生產力,晶片之爭讓他們明白小國唯有透過關鍵技術與強力經濟發展,才能在國際關係中具有一席之地。事實上,從投資角度來看,私募基金與創投的資金流向能看出資金對一個經濟體或國家的信心,特別是在新創與中小企業發展領域更是如此,缺乏大企業的東歐國家由於前身是蘇聯時代的工業心臟,具備許多國防、半導體相關的尖端技術,加上豐沛的軟體人才,以及許多東歐國家享有歐盟單一市場,無疑是新創與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雖然2012年的歐債危機讓許多私募基金與創投對東歐地區縮手,但近期東歐與俄國的對峙,反而讓這些金融大佬看到新機會。

經濟發展可期,人才新創皆豐沛

東歐包含波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家,2021年GDP總值為1.3兆歐元,佔歐盟經濟體GDP的10%,2016至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為3%,高於歐盟的1%。其穩定成長的原因有三:部分國家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使用歐元來穩定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來自於西歐的穩定投資、遵從歐盟的法規來提升經濟穩定性。此外,東歐的數位基礎建設並不差,根據Bain & Company調查,東歐的家庭網路使用率達87%,與西歐的92%相差不多;不過,企業上雲比例僅有25%,而西歐有41%,可見東歐數位轉型市場依舊龐大。上述提到的數位人才也是其競爭優勢之一,其軟體開發人才佔歐盟的19%,以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為主,以波蘭而言,其修習科技領域的學生每年達106,000人,為東歐最大軟體人才庫。

中東歐新創事業蓬勃發展,獨角獸已不稀奇

除了重工業以外,中東歐國家的新創生態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環,以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而言,該地區新創估值從2016年的120億歐元,到2021年時已成長至460億歐元,成長率達390%;而創投投資金額也持續成長,2020年該地區投資金額為5億歐元,2021年成長至17億歐元,雖然金額不高,但由於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國家政府積極鼓勵創新創業政策,加速器、創投、創業人才紛紛出現,最佳印證為獨角獸的出現。自2016年 ~ 2021年,波羅的海地區每年皆有獨角獸產生,2021年在資金挹注下更出現14家,獨角獸估值達46億歐元,目前最被看好、有望成為獨角獸的兩家新創為citybee與transfergo。

在新創類別分佈上,以面對消費端的金融科技、交通、App軟體為主力,而這些新創也吸引國際投資人進入,其中以美系創投/企業創投為主,包含Intel Capital、Accel、Insight Partners等,搭配當地創投公司如Practica Capital、Open Circle Capital、Iron Wolf Capital、70Ventures、LITBAN等,維持相當的新創投資能力。過去五年,美國與中國幾乎主導新創生態發展,歐洲國家在新創的步伐較慢,但在當前資金流移轉,與中東歐具備如雷射、先進材料等深科技(Deep Tech)優勢下,開始吸引創投資金流入。

俄烏戰爭未歇,地緣政治風險依舊存在

東歐十一國皆為北約成員國,目前在俄烏戰爭尚未明朗的情況下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能源與食物危機依舊是個未解的挑戰,且需要接受來自烏克蘭的難民。這些難民多為婦女老幼,對於當地經濟的貢獻值較低,且可能帶來財政/人道救援支出,即便許多難民已經陸續返回烏克蘭,但目前樂觀仍言之過早。不過,這場戰事也讓國際看到東歐的重要性,無論是在經濟或是新創發展,雖然這種「打廣告」的方式並不人道,但一但戰事歇息,除了原先的西歐業者外,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的企業勢必更加注重這塊人才豐沛之地,雲端業者不仿也多關注著片沃土,嘗試尋找數位轉型的商機。

瀏覽 1,06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