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今年新鮮人最想投入的產業依序是「資訊科技業」、「工商業服務(金融業) 」以及「教育政府團體」。科技業是大多數人的夢幻產業,讓科技業主管告訴你,如何躋身當科技人。
科技產業趨勢

英華達「思邁系統」落地 進駐台大醫院六院區
隸屬英業達集團的英華達於本月15日宣布,旗下「思邁智慧輸液系統」成功取得台大醫院體系「總分院連線型」與「非連線型智慧幫浦輸液套(附儀器)」2個標案。據英華達透露,「思邁智慧輸液系統」包含輸液幫浦、輸液連線系統軟體及輸液套等軟硬設備,可提高護理師工作效率、降低患者治療風險,是次世代醫療中重要的一環。

世界先進布局電動車充電器 獲經濟部補助支持
綠電為世界趨勢,而電動車也成為科技企業和政府想發掘的市場。經濟部日前召開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113年度第1次決審會議,並於2月15日宣布通過世界先進積體電路的「高功率暨高效能GaN on QST元件與製程技術開發計畫」,助攻其電動車供應鏈。

京元電子迎接AI成長 看好下半年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封測大廠京元電子於2月15日由董事長李金恭帶領團隊舉行團拜,盼今年景氣回暖、公司獲利成長。京元電表示,看好下半年封測業將迎來真正AI年爆量的成長,公司也因應客戶產能擴大,提早建置廠房興建。

電信業第一 中華電信再進標普永續年鑑前5%
國際永續評比機構S&P Global公布2024年永續年鑑,全球近10,000家企業參與評選,中華電信實施ESG策略有成,在全球參加企業中,連續獲得標普全球ESG分數前5%企業殊榮。

遠傳獲標普永續年鑑肯定 ESG成績全球前5%
遠傳電信開春傳捷報,於2月8日獲標準普爾S&P Global─2024年永續年鑑(The Sustainability Yearbook 2024)」評選為「ESG永續成績全球前5%企業」,評鑑成績更是台灣電信業第一名。

華碩子公司攻二手市場 打下循環經濟終結電子垃圾
華碩旗下子公司翔碩科技(JOGEEK)致力於再生、回收、再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在ESG意識抬頭的現代,他們以二手筆電和手機的商機闖出一片天,更於2023年跨入商用租賃新戰場,翔碩科技期許自己成為「電子垃圾終結者」。
產官學熱門焦點

比爾蓋茲出回憶錄!解析產業變革 對英特爾「迷失方向」感到震驚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即將迎來70歲生日,他近期接受《美聯社》(AP News)專訪,分享了他的新自傳《Source Code: My Beginnings》,目前還沒有中文版本,而這本書是他人生三部曲的首部,回顧了他成為微軟創辦人到成為慈善家的過程,他在訪談中不僅談及個人成長經歷,還對英特爾(Intel)現狀、AI技術以及過去與微軟競爭對手的對比發表看法。

公務機關禁用DeepSeek 教育部:公立學校禁止使用中國資通訊產品
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新開發的AI模型橫空出世,技術被認為具備與國際AI巨頭競爭的潛力,但資安疑慮也引發討論。行政院日前宣布,公務機關全面禁用Deepseek AI服務,以確保國家資通安全,教育部5日表示,公立學校禁止採購和使用中國廠牌資通訊產品,包含軟體、硬體及服務,會再發函各校重申規定。

教育部推高中智慧製造教育 導入AI應用、IoT智造機器人
隨著工業4.0的崛起,智慧製造已成為全球產業轉型的核心,教育部國教署推動相關計畫,培養學生具備適應未來科技需求的能力。其中,台中高工發展「智慧製造與AI應用」基礎課程及「工業4.0與自動化」應用課程,國立新竹高工以「IoT智造機器人」為發展主題,讓學生模擬智慧工廠作業流程。

日產合併案恐生變數!Nissan財務狀況讓Honda「有點擔心」?
2024年底,日本兩大汽車巨頭Honda(本田)與Nissan(日產)宣布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然而,這個合併卻出現可能會破局的可能,根據《朝日新聞》與《路透社》報導,Honda原本期望Nissan能迅速完成財務重組,以符合合併條件,但Nissan的財務狀況卻讓Honda感到憂心,Honda官方表示,希望有更多時間來評估Nissan的重組計畫。

大專校院AI聯盟增30校加入 本學期開6門課、供萬人修課
因應生成式AI技術帶來的變革,教育部去年推動「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提供學生跨校學習AI課程的機會,113學年度第2學期新增30校加入,共開設生成式AI、深度學習等6門課程,連教育部次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葉丙成都來開設「機率與統計課」,6門課程總計可提供1萬人次學生修課,另外,目前合計共有55校參與大專校院AI聯盟。

Google震撼重組!Pixel、Android、Chrome團隊將大洗牌
科技巨頭Google近日宣布,將針對其「平台與設備」部門推出自願離職計畫,涵蓋包括Android、Pixel硬體和Chrome團隊等在內的多個領域。此舉距離公司將這些團隊重組並合併為一個單一單位,並由高級副總裁Rick Osterloh負責,已經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