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創擘劃未來戰場!間諜蟑螂與AI機器人成國防新主力
記者李琦瑋/編譯
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德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思考戰爭與國防創新的定義。這場地緣政治衝突,讓以太空和科技為導向的德國新創公司加速崛起,成為歐洲防衛重建的核心,其中新創公司推出的「生物間諜(生化機器蟑螂)」及AI機器人,正成為國防新主力。

位於慕尼黑的國防新創公司Helsing創辦人Gundbert Scherf表示,俄烏戰爭「改變了一切」。他所創立的公司專門開發軍事用AI與打擊型無人機,近期估值已翻倍來到120億美元,是目前歐洲最有價值的國防新創。
延伸閱讀: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首秀故障!裝爆米花「卡關」、遠端操控仍失靈
「歐洲今年在國防科技上的採購支出,首次超過美國」Scherf指出,這股趨勢如同二戰時美國啟動「曼哈頓計畫」一樣,正掀起一場科技戰略革命。
德國政府正進行一場結構性改革,將AI與新創科技納入國防核心。根據《路透社》訪問的20多位高層人士與產業領袖指出,總理Friedrich Merz正加速推動軍事與創新直接對接,目標是簡化採購流程,讓新創企業也能成為國防關鍵供應商。
傳統上,由於納粹軍國主義的歷史創傷與戰後和平主義的主流氛圍,德國對於發展軍工科技極為保守。然而這些禁忌正快速瓦解。
德國已計畫在2029年前將常態國防預算從目前大幅增至每年約1620億歐元,當中相當大一部分將投注在無人機、AI戰爭系統、迷你潛艇與類生物間諜等前沿技術上。
Helsing正是這波德國國防新創浪潮的一部分,這些公司正在開發尖端技術,從坦克般的AI機器人、無人迷你潛艇,到具備戰鬥能力的間諜蟑螂。
其中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現在正與萊茵金屬(Rheinmetall)和亨索爾特(Hensoldt)等傳統國防巨頭一起為政府提供諮詢。消息人士指出,由於傳統系統訂單積壓已久,這些傳統大廠在創新方面的動力相對不足。
Merz內閣週三批准了一項新的採購法草案,旨在減少資金匱乏的新創公司參與投標的障礙,允許向這些公司預付費用。該法律還將授權當局將投標限制在歐盟內部競標者。
自主機器人製造商ARX Robotics執行長兼創辦人Marc Wietfeld表示,最近與德國國防部長Boris Pistorius的一次會議讓他深刻感受到柏林重新思考的深度。他說,「國防部長告訴我,錢不再是藉口了—現在有了」,那是一個轉捩點。
德國聯邦國防軍創新加速器「網絡創新中心」負責人Sven Weizenegger指出,「德國人自烏克蘭戰爭以來,對國防安全議題變得更加開放」,他現在每週在LinkedIn上就能收到多達30筆防衛創新提案,相較於2020年時每週僅2至3件。

一些正在開發的想法充滿了科幻色彩,例如Swarm Biotactics公司的「生物間諜」(生化機器蟑螂),經改造的蟑螂背負迷你攝影裝置與通訊模組,可透過電刺激方式遙控移動,執行危險地區的情報蒐集任務。該公司執行長威廉(Stefan Wilhelm)表示,「這些仿生機器人以活體昆蟲為原型,配備了神經刺激、感測器和安全通訊模組,能單獨或群體行動,具備自主導航與影像回傳能力。」
近幾十年來,國防創新一直是經濟進步的強大推動力。網際網路、GPS、半導體和噴射引擎等技術都源於軍事研究計畫,隨後改變了民生。面對高能源價格、出口需求放緩和來自中國的競爭,德國4.75兆美元的經濟在過去2年出現萎縮。擴大軍事研究可以為經濟提供刺激。
專注於國防投資的公司Tholus Capital執行合夥人Markus Federle表示,「我們只需要達到這種心態:強大的國防工業基礎意味著強大的經濟和加速的創新。」
資料來源:Reuters
瀏覽 88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