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很骨感  雲端服務的美好漸破滅

編譯/戴偉丞

隨著新冠疫情暫停全球移動,使雲端有機會提供遠距工作與服務功能後,雲端服務在各大公司行號逐步被納入其營運考量。然而,諸多在最起先就採用雲端服務的使用者,也開始面對諸多後續問題,其中區域發展的落差更放大了這些問題。

雲端服務提供使用者利用網路連結遠端伺服器,把檔案與資源存取在伺服器提供者的 Data center。圖 / 123RF

雲端回流地端解決方案

根據2020年的數據統計指出,全球73%的受訪者表明,正在或是計畫將公有的雲端應用程式轉移回到地端環境,此一數據在歐洲、中東及亞洲地區(EMEA)為71%,在非洲地區為84%;數據顯示公有雲以及混合雲的使用正呈現下降趨勢。

根據 AWS 的一份報告指出,2021年,在南非僅有34%的公司採用雲端運算,與西歐、北美的49%採用率呈現對比。此一對比說明,目前的雲端服務仍然不能夠適用於所有使用者,最早期採用雲端運算的用戶,可能沒有機會見到雲端服務供應商所承諾的「奶與蜜」。

財政與技術等多重壓力

鑑於公有雲成本的不可以控制因素,使得財務面臨最現實的問題;再來則是電力供給不穩定的問題,以及專業技術人士日益外流,使得國家內部對於提供雲端服務的相關需求呈現相對缺乏的狀況。

面對前述問題可以意識到,某些工項的確適合在雲端環境完成,然而維護其雲作與基礎架構應該由供應商提供服務最有效,但是實務狀況似乎並非如此。以 Microsoft  Azure 為例,當企業將資源轉移到其中,該雲端將提供執行應用程式的雲端處理空間,但鑑於無法存取 Azure 故障排除的內部操作,用戶在出現問題時必須自行修復。

更多新聞:企業「頭都洗了」 GenAI雲端成本效益挑戰仍大

雲端與地端成本的平衡

換句話說,僅是將應用程式提升並且轉移到雲端,對於改變底層運算且保持相關應用是沒有意義的,甚且可能形成高單價的服務。從成本的角度觀察,將託管服務供應商的成本獨立檢視是短視近利的,應該通盤檢視其附加價值與當機所造成的絕對損失。

藉由適當規劃數據資料,並將必要者置入於公司企業的私有雲當中,可以讓使用者自行管控自己的系統,並且更精確地掌握自己資料中心的運轉時間。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公有雲的資料中心需要仰賴大量用電,如果有必要還可能需連續運轉好幾天,這樣的成本並非所有人都能夠負擔的。

資料來源:ITWeb

瀏覽 17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