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籠罩   未來「雲外」不再是選擇而恐是挫折

編譯/戴偉丞

隨著雲端運算急速發展,資通產業的技術與經濟規模已經開始被重新定義,在資料中心、開發平台、應用軟體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持續演化的新時代中,展開根本性的改變。現今的資通技術價值幾乎都落在雲端運算的範疇當中,並積極開發這一趨勢,因此當今研發工作也主要集中於雲端的解決方案。

在未來,軟體應用程式將能自己決定最佳雲端配置,且能夠以更低價、更高效的姿態呈現於大眾。圖 / 123RF

雲端原生應用程式發展

雲端原生(Cloud-Native)應用程式被定義為針對雲端運算架構設計的程式,利用雲端特性提供微型服務、容器化(Containerization)、應用程式介面的通訊,並且設計可擴展、富有彈性的應用程式,以提供更好的性能、避免雲端及平台遭到邊緣化。不過設計出完全可移植的應用程式是高成本的,也需要耗費時間與資源,此外,如果原始設計模型是位於地端或是電腦主機中,則未來搬遷過程中更需要採用多雲方案。

更多新聞:現實很骨感  雲端服務的美好漸破滅

公有雲成本正下降

《富比世》報導,即便現在許多私有雲已成為開源的,以面對公有雲的多功能以及平價趨勢,然而真相是,由於私有雲的使用牽涉到跨雲端複製工具、技能以及人才需求,使成本相對更為高昂、內容更為複雜;而雲端成本上升也不再是新聞,包括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等。不過,雖然公有雲供應商成本逐漸下降,但用戶的成本卻因硬體、軟體成本下降比例不均反而上升。

看好超級雲及元雲

傳統企業將需要專業知識來處理新型雲端問題,同時也會因為將資料轉移至多雲或是混和雲而增添其複雜性;此外,企業可能會因為技術人才素質不均而導致效率問題或是客戶體驗問題。《富比世》報導指出,公有雲將在幾年內逐漸減少差異,且具有跨雲端操作的功能,目前有些專家將該趨勢稱為超級雲(Supercloud)或是元雲(Metacloud),而超級雲的開發需要耗費驚人的資源,可能只有少數公司能達成。

雲端的未來

在未來,軟體應用程式將能自己決定最佳雲端配置,且能夠以更低價、更高效的姿態呈現於大眾,藉由提高效率且適當配置資源,進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標。技術方面,將從通才知識轉向更為專業化的知識,只支援超級雲以及前述的自動服務,因此雲端領域的就業趨勢也會有所波動。

《富比世》認為,雲端安全在未來將聚焦在主動措施以及可觀察性,並更強調生物辨識技術的利用;此外,能夠在硬體方面實現便攜性將也會是另一挑戰;而雲端策略、人工智慧應用的調和也將會是雲端成本的關鍵指標。

屆時,「雲端以外」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種挫折,因為可擴展性、靈活性及彈性已經使得雲端運算成為技術優勢的必備條件。《富比世》報導也提到,在未來,雲端將不僅集中於市中心,而是提供更貼近於應用程式及其使用者的在地化力量。

資料來源:Forbes

瀏覽 17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