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新風暴:研究首揭「太空颶風」威力 可擾亂GPS與地磁
記者林育如/編譯
你聽過颶風,但你知道太空中也有「太空颶風」嗎?它和地球上的颶風一樣旋轉成巨大的螺旋狀,並有一個平靜的「風眼」,但它不是由雲和雨組成,而是由帶電等離子體形成,受到地球磁場的驅動,成為一場巨大的電磁風暴。

《Space.com》報導指出,最新研究揭露,太空颶風甚至能模擬地磁風暴的效應,擾動地球磁場,干擾GPS訊號,即使太空天氣看似平靜無事,也會悄悄發生影響。
2014年,首個已知的太空颶風被衛星觀測到。這場風暴位於地磁北極上空,形成巨大螺旋狀結構,中央有暗色的「風眼」,並散發出淡淡的極光光芒。兩顆衛星在幾分鐘內先後穿越風暴,收集到明顯的活躍電漿流、密度剪切和向上電流,與颶風的對流系統異曲同工,但卻是電磁現象。
更詭異的是,位於加拿大北極圈的地面觀測網發現,GPS訊號在風暴邊緣產生「相位閃爍」,類似訊號閃爍的干擾現象,部分衛星定位誤差大幅增加。同時,格陵蘭的磁力計偵測到局部磁場劇烈波動,強度達400奈特斯拉,等同於小型地磁風暴。
讓科學家驚訝的是,這場太空颶風竟在太空氣象極為平靜時形成,當時太陽活動低迷,太陽風磁場方向朝北,理論上應該抑制地磁風暴的發生。研究指出,太陽風能量是透過地球磁層後方的磁場裂縫偷偷進入極地磁帽,造成電漿與電流旋轉,形成這種隱形的電磁風暴。
延伸閱讀:
月球經典隕石坑成探測試驗場 為搜尋外星生命鋪路
太空門票2,800萬美元!藍色起源週末發射6人團體自由行
福衛八號10月升空 台灣首度自製光學遙測衛星領軍星系衝太空
JWST揭露NGC 6072星雲驚人結構 恆星死亡不只一種模樣
隨著GPS、衛星通訊與極地航運需求增長,了解此類高緯度干擾現象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這類太空颶風經常被傳統地磁監測系統忽略,未來識別並預警這類隱藏風暴,將成為維護現代科技安全的關鍵。這項研究已於2025年7月刊登於科學期刊《Space Weather》。
資料來源:Space.com、Space We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