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表活起來了!毅力號揭露慢移巨型沙脈 顛覆火星沉寂印象
記者林育如/編譯
美國太空總署(NASA)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近日在火星上拍攝到壯觀的「巨型波紋」(megaripples),這些由風雕塑而成的沙脊位於名為「Kerrlaguna」的地區,是探測車目前研究火星現代地貌變化的重要據點。

NASA在聲明中寫道:「火星的過去刻印在岩石中,而現在的變化則留在沙地上。」
巨型波紋是一種中型沙丘結構,高度約一公尺,大小介於細小波紋與大型沙丘之間。許多波紋被認為是火星過去厚大氣與強風時期的遺跡,部分波峰甚至出現斷裂,反映長時間的氣候變遷。
Kerrlaguna的巨型波紋屬於「靜止型」,近年未明顯移動。與地球上的沙丘不同,這些火星波紋由細沙構成、外覆粗顆粒,使其更難被風吹動。然而衛星影像顯示,火星部分地區的波紋仍會緩慢移動,每九個地球年約移動一公尺,顯示火星表層並非完全靜止。
為分析這些地形,毅力號運用攝影與地質儀器觀測沙粒的大小、分層與成分,並偵測可能由水分作用形成的鹽結殼。NASA指出,這些結殼可能提供火星古氣候與水資源的線索,甚至成為未來載人任務的潛在資源。
此次Kerrlaguna的任務,是毅力號在嘗試攀爬一處岩坡「Midtoya」未果後的替代路線。儘管無法登頂,探測車仍在坡下分析了滾落的岩石,包括一塊形似中世紀頭盔的「Horneflya」,在網路上引起熱議。
延伸閱讀:
我國自製獵風者衛星再升級 颱風路徑與降雨預報精準度創新高
本努小行星揭祕!來自其他星系的古老星塵現身
中國長征十號火箭首級測試成功 為2030年前載人登月鋪路
地球隕石揭太陽系早期祕密 木星誕生時間被精準推算
NASA表示,Kerrlaguna的調查只是開端,接下來毅力號將繼續南行,前往更廣闊的波紋區「Lac de Charmes」,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我們對火星古老岩石的研究已取得進展,但對於現代火星環境,我們仍有許多未知等待揭開。」NASA強調。
資料來源:NASA 、Space.com 、ScienceDaily 、7Univers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