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站實驗升級!NASA、SpaceX實驗瞄準抗癌療法與新世代半導體
記者林育如/編譯
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正準備將該公司第23次商業補給任務送往國際太空站(ISS),這次將透過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升空,不僅支援阿提米絲(Artemis)登月計畫與未來火星探索,還盼改善地球上的生活。發射目標時間訂於9月中旬,地點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太空軍基地第40號發射場。

這次由「天鵝號」(Cygnus)貨運飛船運送的研究項目,涵蓋半導體、醫藥製程、微生物控制及燃料管理等前沿科技。
首先,研究人員將持續進行太空半導體晶體的實驗。團隊指出,先前任務培養出的晶體製成的元件,效能比地球產製提升2倍,良率更高出10倍,顯示微重力環境能顯著增強晶體品質。首席研究員杜塔(Partha S. Dutta)強調,太空生長的晶體價值可能超過每公斤100萬美元,未來可望用於抗輻射、低功耗、高速電子元件與感測器,同時造福電動車、醫療工具等地球應用。
另一項實驗則聚焦在微生物。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韋斯特霍夫(Paul Westerhoff)表示,水系統中常見的細菌「生物膜」會造成管路腐蝕、設備損壞甚至健康風險。研究團隊利用特殊光纖導引紫外光,在太空檢視其抑制效果。初步跡象顯示,微重力可能改變生物膜行為,影響紫外光破壞細菌DNA的效率。這項成果有助於設計更安全的太空及地球水處理系統。
在醫藥領域,紅線空間科技公司(Redwire Space Technologies)研究人員薩文(Ken Savin)將利用太空站的實驗室觀察藥物分子晶體結構。晶體形態直接影響藥物生產、保存與效果。團隊預期在微重力下能得到更大且更均勻的晶體,未來回收地球後可作為大量生產的種子,應用於心血管、免疫、神經退化疾病與癌症藥物開發。薩文形容這過程「就像一場尋寶遊戲」。
延伸閱讀:
美國國會警告:NASA恐被中國搶先登月!阿耳忒彌斯計畫危機四伏
銀河邊緣驚現「逃逸脈衝星」!卡爾維拉顛覆天文認知
NASA加速單光子CMOS感測技術 助尋地外生命
沒重力也能吃壽司!太空人秀創意太空料理技術
最後,還有針對深空探索關鍵的低溫燃料技術測試。NASA研究人員卡塞米(Mohammad Kassemi)指出,目前冷卻燃料常消耗寶貴推進劑,對月球與火星長程任務並不實際。新方法是利用不會液化的特殊氣體在油箱內形成屏障,控制燃料壓力,預估可節省每年約42%的推進劑。這項實驗將提供設計長期高效儲存系統的重要數據。
隨著「天鵝號」補給艙即將啟程,這批實驗不僅為人類邁向月球與火星鋪路,也可能為地球科技與醫療帶來突破。
資料來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