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 X星鏈衛星規避需求增加 6個月內被迫移動2萬5千次

編譯/李寓心

其實自2019年Space X發射第一個星鏈衛星(Starlink)進入軌道以後,已經被迫移動5萬多次,以避免碰撞事件的發生。在過去6個月中,星鏈衛星的防撞演習次數也大量增加當中,使人們對衛星可長期運行的問題,產生擔憂,因為預計未來幾年,還將會有數以千計的新航空器進入軌道。

Space X星鏈衛星規避需求增加,6個月內被迫移動2萬5千次。(示意圖/123RF)

根據報導,從Space X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FCC)提出的報告指出,2022年12月1日至今年5月31日期間,Space X的Starlink衛星被迫轉向超過25,000次,以避免與其他航空器和軌道碎片,發生碰撞的潛在風險,同時也是2022年前6個月規避次數的兩倍。因此,隨著機動的規避次數的增加,專家擔心未來的軌道環境中的安全操作,很快將會面臨失控的問題。

對此,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航太系教授,也是太空軌道安全的權威專家Hugh Lewis表示,目前衛星的規避演習次數,正出現指數級的成長,每6個月就會翻倍增加,在短短2年內,數字將增加近10倍。如果按照這種趨勢下去,到了2028年星鏈衛星將不得不在半年內,移動近100萬次,以減少軌道碰撞事件的發生。

根據歐洲太空總署(ESA)的統計,目前大約有10,500顆衛星繞著地球運行,其中有8,100顆是正常運作,與2019年的2,300顆相比,其增長的主要推力,就是來自Space X的星鏈衛星,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衛星星座系統。雖然新衛星並不是規避需求不斷增加的唯一原因,但Lewis對Space X是否能隨著數量增加,維持比NASA門檻還要高的衛星規避標準,存有質疑。因為星鏈衛星依靠著自主防撞系統,並非百分之百的準確。

而身為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CfA)的天體物理學家Jonathan McDowell也補充說道:「Space X相信他們能夠應對不斷增加的機動規避需求,但我並不認為該公司已經做到,可將獨立且失誤的可能性結合成相關的統計數據,所以我擔心我們其實正在安全操作的邊緣。」因此,若監管機構未限制在軌衛星的數量,碰撞事件將很快成為太空業務的常見現象,進而導致太空碎片數量快速增長,最終造成「凱斯勒現象」(Kessler Syndrome)的碰撞級聯效應。

資料來源:SPACE

瀏覽 1,04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