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歷史的國際太空站 浪費嗎?
編譯/李寓心
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俄羅斯航太(Roscosmos)負責主導的「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將在11月迎來太空領域一大里程碑,慶祝這艘巨型太空船,在地球軌道上運行25週年紀念。雖然目前已確定ISS將於2031年退役,但耗資1.454億美金打造的ISS仍充滿著各方爭議。
根據報導,國際太空站是人類歷史上第九個載人太空站,主要提供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在過去的25年裡,為數百名太空人,以及其他「遊客」的臨時住所,包括:青蛙、蟲類、貝類和蝴蝶等,每種動物都是實驗對象,用來研究失重、輻射和其他外星現象對生物的影響。與此同時,太空人也對暗物質、宇宙射線和地球臭氧層,進行相關研究。
更多新聞:搶當老大?中國計畫擴增太空站 頂替即將退役的美國ISS
為什麼人類要在太空中生存?
雖然國際太空站於1998年11月20日開始正式運行,比預期的服役時間,多延長了10年,但隨著使用年限增加,還有ISS以每小時約28,164公里的速度,圍繞著地球飛行,以及每天加熱和冷卻16次的需求,導致洩漏事件、推進器故障等事故更加頻繁發生。因此,有些專家表示,人類的太空科學研究資金,應該可以投資在更好的項目上,如同美國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Steven Weinberg說:「太空站產生的唯一真正技術,是研發讓人類在太空中生存的技術,但如果你意識到人類在太空中沒有任何意義,那麼這就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循環過程。」
新的軌道實驗室計畫
對此,英國皇家天文學家Martin Rees也表示,現今的AI機器人技術越來越進步,可能會使人類送入太空的理由,變得越發薄弱,因為透過AI機器人不僅能降低成本,也能像人類一樣在太空中進行科學研究。目前,在ISS即將退役之際,美國、日本、加拿大和印度都透露,有預計發射和建造新軌道實驗室的計畫,而中國也完成自己的永久載人的天宮太空站,預計壽命將比ISS壽命更長,未來還將安裝額外的模組,擴增至目前尺寸的一倍。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瀏覽 2,12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