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第二季財報曝2025年底前將裁員2.4萬人!全球建廠計畫亦踩剎車

記者孫敬/編譯

英特爾(Intel)24日公布的第二季財報表示,英特爾將進行裁員,預計在2025年底前留下約7.5萬名核心員工,若以2024年底全部109,800名員工比例換算,少了約22%的人力。此外,英特爾接下來將撤回在德國和波蘭的建廠計畫,並終止哥斯大黎加的組裝和測試業務,將晶片封裝業務整合至越南和馬來西亞的現有據點。

延伸閱讀:AI助攻半導體榮景!SEMI: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2025、2026年續創歷史新高

132249681 s
英特爾裁員大刀砍了全公司四分之一的員工。(圖/科技島圖庫)

大刀闊斧精簡人力與全球佈局,告別「先蓋再說」,走向「需求導向」

早在今年四月,英特爾曾試圖低調進行裁員,否認設定任何裁員目標。但事實上,該公司此後已解雇數千名員工。根據財報,英特爾在2024年底時擁有109,800名員工,其中99,500名為「核心員工」,公司計畫將核心員工數精簡至2025年底的75,000名,這代表將裁減約24,500名核心員工,相當於核心人力減少約四分之一。

若以總體員工數來看,英特爾表示今年底的總體員工數將比2024年底減少超過五分之一(約22%),其中多數裁員已完成,其餘將透過自然離職及「其他方式」達成。此外,英特爾也已從六月底的96,400名員工中,裁減了約15%的人力。

陳立武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英特爾過去在確保足夠需求之前,便過度投資新建工廠,導致工廠布局「不必要地分散」。他強調,未來產能的擴張必須與實際達成里程碑「同步進行」。

「我不同意如果你蓋了,他們(指客戶)就會來的信念。」陳立武說道,「我們將在客戶需要時,才打造他們所需要的,並透過持續的執行來贏得他們的信任。」這項策略性轉變,標誌著英特爾將從過去的「先蓋再說」模式,轉向更注重成本紀律和市場需求的「需求導向」模式。

事實上,陳立武上任以來已進行一系列精簡措施。今年六月下旬,英特爾關閉了其車用晶片製造業務,並透露將裁減高達20%的晶圓廠員工;七月,則分拆了RealSense電腦視覺業務。財務長David Zinsner也透露,本次裁員採取「精準」方式,已削減約50%的中層管理職位。

財報虧損加劇與先進製程挑戰,18A、14A未來走向受關注

對於未來英特爾的走向,24日時陳立武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表示,未來不再有空白支票,且每一項投資都必須具有經濟意義。然而,財報發布後,英特爾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仍下跌4.5%,因為公司預測第三季虧損將比華爾街預期更嚴重,預計每股虧損24美分,高於市場預期的18美分。陳立武也向分析師表示,他認為英特爾的 18A製造製程(其前任執行長Pat Gelsinger大力投資的項目),只有在用於英特爾自己的產品時才能產生合理的回報。媒體曾報導,陳立武正在考慮是否停止向外部客戶提供這項技術。

儘管半導體目前不受美國總統川普全面性關稅的影響,但英特爾及其他晶片製造商仍面臨客戶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下不願承諾支出的困境。許多客戶由於貿易不確定性,已將出貨量提前至上半年。英特爾第二季營收在截至6月28日的季度中持平於129億美元,結束了連續四季的銷售下滑,並優於市場預期的119.2億美元。然而,裁員導致第二季產生19億美元的重組成本,調整後虧損為每股10美分,未經調整的虧損則為每股67美分,都比分析師預期更糟。

科技市場分析公司 Creative Strategies 執行長 Ben Bajarin 表示:「他們可能在18A上投入過多,但我認為這描繪出一個新的、嚴格遵守財政紀律的基礎,這將是他們未來發展的起點。我認為這是正確的做法。」陳立武在給員工的備忘錄中提到,公司現在計畫放慢俄亥俄州新工廠的建設工作,並計畫對下一代14A製造製程 的投資採取紀律性方法。英特爾在季度證券文件中表示,如果無法為14A找到重要的外部客戶,公司可能被迫退出晶片製造業務。

資料來源:Reuters

瀏覽 167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