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北國際光電週開啟新創機會 PIDA執行長解密必看3大焦點
記者/陳士勳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所主辦「2023台北國際光電週」,於今年10月25到27日熱烈展開,PIDA執行長羅懷家也向外界分享本屆展會必看3大焦點,分別為光線運用、化合物半導體及數位光學,期許藉由展覽來幫新創找到客戶,「對比大企業,新創公司由於剛起步,相對比較難找到客戶,透過展覽讓更多人認識這些新創。」
光線運用於生醫之效率
提到本屆光電週最想讓入場觀眾欣賞的設備儀器,羅執行長指出,首先是「光線運用」,加上台灣近幾年想將生醫拓展成繼半導體之後的第2座護國神山,生醫與光電結合更具重要性,「國內近幾年在大健康光電有長足進步,落實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提高醫療機構檢測病人時效率,以新冠疫情為例,熱影像就發揮不錯功用,「只要人員經過,裝置就能自動顯示體溫,無需逐一測量。」
「光線是否越亮越好?」這是羅執行長最想傳達給民眾的資訊,「不是越亮越好,因為藍光會傷到眼睛。」描述醫院病房通常有2張床位,1張靠窗、1張靠門口及走廊,靠窗較不會受到他人干擾,並容易照到陽光;靠門則進出方便,經過3千張病床的試驗,發現在相同病況下,靠窗的病人會比靠門的病人提早出院1.5天,「褪黑激素越強,人比較有精神,所以可探討光照對褪黑激素的增減。」
化合物半導體的優勢
接著是「化合物半導體」,羅執行長說明,現階段以碳化矽(SiC)、氮化鎵(GaN)最受關注,「這些化合物半導體具耐高溫高壓、高轉換率、低耗損等優勢,適合用在快充、電動車、6G等科技。」此外,在現今企業響應ESG浪潮下,化合物半導體在節能淨零也有一定成效,並在本次展會完整呈現。
就矽光子而言,也就是積體「光」路,可經過微縮光路,形成一片小小的光IC晶片,然而,台灣半導體舉世聞名,能否成我國生產光IC晶片優勢,羅執行長觀察,過往大都運用銅線來當媒介,可惜銅線傳遞速度較慢,還容易耗損,若能用光來取代,不僅克服這2項缺點,成本上還比銅便宜,「因此,矽光子就扮演重要角色,成本會是銅線的千分之1。」
數位光學讓人更加無遠弗屆
最後是「數位光學」,羅執行長強調,常見應用非常多元,可在很多產品所使用的鏡頭看出端倪,針對國產高速光纖傳輸系統,對照中國的十四五規劃,其中有項名為「東輸西算」願景,「就是把資料放東邊,卻在西邊計算。」台灣目前遇到挑戰是人口密度高,需解決負荷量不足的問題, 「台灣的高速光纖走向在提高負荷量,何況我們一直希望很多產業能數位化、數位轉型,也呼應個人資安問題。」
台北國際光電週打開新創的成功大門
本屆展覽吸引眾多新創參與,談到新創比起大企業在光電產業的勝算,羅執行長點出,尋找客戶雖是新創得先面臨考驗,不過透過光學週活動可創造合作機會,「像學校類型的新創大都找校友,而光學週希望能幫他們找到多元客戶。」也鼓勵新創不只要擁有最新技術,還要保有熱誠與彈性。
未來與政府合作方針
PIDA以結合產、官、學、研界共同推動台灣光電科技與工業發展為核心價值,台北國際光學週也聚集頂尖廠商和學者們來展現各自研究成果,至於未來與政府單位合作,羅懷家表示,PIDA可積極參與政府光電相關政策的制定,甚至一同培育光電人才,「PIDA可在政府與產業之間,充當知識分享和資源整合的橋樑。」同時促進我國政府與國際光電組織或機構來交流。
瀏覽 1,05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