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摺紙技術 為半導體創造鑽石晶格

編譯/高晟鈞

科學家利用DNA摺紙技術,為半導體創造鑽石晶格。圖取自 Phys.org

來自慕尼黑大學的Tim Liedl研究室的研究團隊,利用DNA奈米技術開發了一種製造光子晶體的新方法,有望為開發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光電半導體與其他量子通訊材料產生推進作用。

光子晶體

蝴蝶翅膀的絢爛色彩其實並非是透過身體色素所呈現的,其實是來自一種稱為「光子晶體」的特殊結構。這種奈米結構允許某種波長的光通過,並反射其他波長,這使得本是透明的蝴蝶翅膀能夠變得五彩繽紛。

更多新聞: 古羅馬玻璃奇蹟 誕生奈米光子晶體

光子晶體是由周期性排列不同折射率的介質製造的規則光學結構,這種材料因為具有光子帶隙而能夠阻斷特定頻率的光子,從而影響光子運動,類似於半導體晶體對於電子行為的影響。

神奇的DNA摺紙技術

人們推想可以通過光子晶體製造的器件來控制光子運動,例如製造光子電腦,或是光電半導體等等。與光刻技術相比,慕尼黑大學團隊使用稱為 DNA 摺紙的方法來設計和合成構建塊,然後將其自組裝成特定的晶格結構。

由於鑽石晶格理論上具有光子晶體的最佳幾何形狀,因而被研究團隊選為模板。其主要挑戰在於,如何將鑽石晶體的結構放大500倍,以便構件之間的空間與光波長相對應。

對此,研究團隊使用了一條長的環形DNA鏈(由約8,000個鹼基組成)和一個只有200鹼基的短DNA鏈。

短鏈具有類似釘書機的功能,可以控制較長的DNA鏈摺疊成幾乎任何形狀和複雜的物體,包括所需的鑽石晶格。DNA 摺紙構件最終形成約 10 微米大小的晶體,並沉積在基底上,隨後由研究團隊在所有表面上沉積上單獨的二氧化鈦原子層。反射光的波長可以透過二氧化鈦層的厚度來控制。

「DNA 摺紙鑽石晶格能充當二氧化鈦的支架,由於其高折射率,決定了晶格的光子特性。塗層後,光子晶體不允許波長約 300 奈米的紫外線照射穿過,而是反射它。」Posnjak 解釋道。

促進光子學發展

對於在紅外線範圍內工作的光子晶體,經典的光刻技術雖然是合適的,但費力且昂貴。此外,在可見光和紫外光的波長範圍內,光刻方法迄今尚未成功。因此使用 DNA 摺紙的製造工藝,相對高效且經濟,有望刺激其他領域,例如能量收集和儲存領域的研究。

資料來源:Phys.org

瀏覽 20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