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政策各國都關注 Google、蘋果、亞馬遜等科技企業卻保持沉默
編譯/夏洛特
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已經生效近一週,但科技業對此幾乎沒有做出公開反應。儘管關稅政策可能導致進口成本上升,進而影響產品售價與企業利潤,但Google、蘋果、亞馬遜、Meta、輝達和三星等大型科技公司仍保持沉默,未對此發表任何評論。

科技企業對關稅回應有限
據報導,外媒記者團隊曾多次聯繫各大科技公司,詢問他們對關稅政策的看法及應對策略,結果發現多數公司都選擇不回應或保持觀望。Google、微軟、輝達和Sony的發言人均拒絕評論,Canon USA和DJI則表示仍在內部評估影響,等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或其他相關機構的進一步指導。
更多新聞:美課徵鋼鋁25%關稅即日起生效!經部:密切關注並助業者轉型
其他未回應的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超微半導體(AMD)、AT&T、BestBuy、博通、戴爾、HP、英特爾、Lenovo、LG、高通、TCL、Temu、Walmart等眾多知名企業,顯示出科技業普遍對此議題保持低調。
關稅影響未來科技產品價格
由於幾乎所有科技大廠的產品都在中國生產並運往美國,這項關稅政策勢必增加進口成本。通常,企業會選擇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代表若關稅長期維持,消費者可能面臨電子產品漲價,或企業利潤縮減等情況。
科技企業保持沉默的可能原因
外媒猜測,企業不願公開表態可能有幾個原因。首先,關稅影響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顯現,因此企業可能仍在評估影響。其次,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變動頻繁,許多企業可能希望等到政策更明確後再做回應。此外,由於川普政府態度強硬且具有報復性,企業可能擔心公開批評關稅政策會遭到政府報復,影響業務。
車廠積極發聲反對保護主義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與科技業形成對比,汽車製造商則更積極表態,多家車廠發言人強調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並對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表示擔憂。
- BMW發言人Phil DiIanni表示,「自由貿易一直是BMW的核心價值之一,關稅只會阻礙創新、導致產品價格上漲,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
- 賓士發言人Andrea Berg表示,「保護主義政策將帶來負面經濟影響,這不符合政治、商業與社會的共同利益。」
- 福斯發言人則表示,公司正在評估關稅的潛在影響,並強調開放市場與穩定貿易關係的重要性。
此外,Ford、GM、Stellantis也對關稅政策表達關切,並透過汽車產業協會提出相關意見。然而,特斯拉尚未回應媒體詢問。
美國關稅政策已影響進口物流
目前,關稅政策已對進口物流造成出現一些混亂。川普政府曾短暫取消低於800美元商品可免關稅進口的政策,導致美國郵政署(USPS)一度暫停接收來自中國的包裹,並引發其他快遞業者對中國進口商品額外收費。然而,川普政府上週五宣布暫緩取消免稅政策,以確保執行過程更有序。
除了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日前川普政府再度簽署命令,對鋼鐵與鋁製品加徵25%關稅,進一步升高全球貿易摩擦。這些政策將如何影響產業與市場,仍有待觀察。
參考資料:The Verge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76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