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換工作了嗎?轉職前的準備與思考

圖片來源:Pixabay

文/Vic Li

近期我歷經一個轉職期間,想把中間一些經驗記下來,避免自己忘記,也許未來面對類似的情況可以做得更好,也讓規劃轉職的有緣人參考。想到什麼寫什麼,就不特別規劃架構啦!

為什麼要轉職?

前公司非常好,給一些新人很多資源,也讓我有很多機會參與不同的部門業務,所以在公司內部五年內待過三個單位,算是通才的培育。然而在五年中我漸漸理解自己的價值觀,希望朝向數據分析、顧客策略及行銷規劃,這兩個面向深耕。因為比起通才,我更想走的路是專才,或是至少先深耕一個專業。

中間其實還有一些自我覺察的過程,未來有機會再分享!

回顧轉職歷程,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 早期準備與思考

回顧我的第一次轉職,很多地方是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網路上的建議作法很多,我這邊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有些我一開始沒考量到的地方,以及後續我怎麼調整,給要轉職的人參考。

 1.  維護履歷或履歷素材

只能說以前太天真,認為自己應該不會轉職,畢竟前公司對我也不錯,資源很多。所以平時也沒有特別把過往戰績有條理地整理下來,尤其有換部門重要資料也會常常漏失,導致我準備轉職初期履歷很吃力,花很久時間整理不同職缺需要的資料,這個資訊未來都要留下(包括成就、數字、方法論、遇到什麼困難),每月整理一次,然後可以對標市場職缺的 JD 去調整表達方法。

履歷維護應該就還好,變動不大,我覺得以後應該半年~1 年維護一次就好,最主要還是那些資料要留下來。

2. 好好思考 道路是不是只有一條

因為我先前是準備跨產業轉職,投遞及面試後才漸漸發現自己要從現在的崗位跨到另一個產業,有點像是直接從 A 點→ C 點,但我缺少了中間的 B 點經驗,所以有些不順,因此後續調整方向。

調整方向也是一連串的自我定位…因為自己原是通才經歷,還得釐清自己是要走 PM、DA、BA、企劃、策略計劃等等,市場上對各職缺的需求及理解又各自不同,該職缺需要什麼必要能力、自己符合及缺少的地方在哪裡都是一段自我認識的過程。

最終釐清,轉向到同產業的相關部門(以我為例就是原產業的客群策略/數據分析),是最好的,能保有現在的薪資水平也能離自己喜愛的方向更近一步,未來也更有議薪空間。

而這些思考應該是找尋理想職業的必經之路,只是如果能更提早蒐集相關資訊,再執行會更節省試誤的時間。

3. 裸辭要有點壓力承受度

(1) 家人/伴侶/朋友的壓力

雖然事前就查過資料建議找到工作後再離開比較好,但我當時因為部分個人因素,還是選擇了裸辭,並且覺得自己可以承受,相關可能的壓力。最終確實是可以承受,但我覺得這個跟家人、伴侶的態度有關,家人及伴侶支持,壓力會小很多。另外就是朋友打招呼起手式基本上都是先問工作,對我來說這就還好,就互相交流關心,沒找到工作也還好,除非你是很愛面子的人。

(2) 離職天數增加的壓力

對我來說有個壓力我覺得可能影響比較大,如上述談到我先前是準備跨產業轉職,直到找到比較適合的方向,中間花了大概 3 週多,因此後續再投遞時會變成離職後的日子不斷增加,未來談判的籌碼也會慢慢流失,這對我來說會比較有壓力。如果是在職,這樣的嘗試時間會比較充裕。

4. 年中轉職 缺真的比較少

相關的資訊網路已經很多了,自己親自走一遭發現確實,也許對工作 3 年內的人來說還好(可塑性比較大),但自己工作經驗 5 年,要有自己渴望、同時保有現在薪資水準的職缺會更難找,產業龍頭就那幾間,適合職能的缺也就那幾個,畢竟如果要委屈求全,不如不要離職。自己是比較幸運,有遇到公司可能有新方向要推展。不過這個時間還是有點點好處的,競爭者也比較少。

我自我感覺是這時間主要是畢業潮求職,對經驗工作者的需求應該不會減少,但人事預算應該會被壓縮,因此還是農曆年後比較多機會,當然競爭者也比較多。

自己還有一些重點之後再整理出來,如有前輩有經驗或是跟我一樣第一次轉職的人有問題也歡迎回饋給我,互相學習!

本文由 Vic Li 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瀏覽 91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