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立功!國衛院藥物成癮研究重大突破

記者/劉閔

日前,「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從事成癮相關基礎研究的團隊發表成果,成功以「斑馬魚」建立甲基安非他命成癮模式,並首次延伸到成癮行為的消除、戒斷和復發的階段。由於斑馬魚與人類約有 70% 的同源基因,加上繁殖容易快速、飼養成本低廉,成為取代鼠類等主要的實驗動物。而該研究於去年 12 月發表在《Addiction Biology》期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從事成癮相關基礎研究取得突破,並成功以斑馬魚來取代鼠類。(圖片翻攝 thienduc)

鼠類耗費成本極高

在藥物成癮行為研究中,大多運用一種古典條件制約學習,稱為「場地制約偏好」(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來模擬類似的行為,而實驗動物經藥物與環境制約訓練後,便會將藥物所產生的欣快感與其配對的環境線索聯結,因而產生偏好行為,是研究藥癮記憶的常用模式。過去藥物成癮進行行為研究多以大鼠或小鼠為主,由於近些年新興毒品的盛行以及混用的型態,使用鼠類進行相關研究耗費的成本極高,因此若能建立更為經濟的動物模式,對藥物成癮的相關研究很有助益。

更多新聞:科學家建立全球最大細胞免疫知識庫 正確為患者「對症下藥

戒斷後仍可刺激復發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慧諴表示,研究團隊藉由改變場地配對訓練或重複測試訓練進行消除訓練,削弱原本藥物與其配對的環境聯結,再給予甲基安非他命或利用追逐誘發壓力的狀況,發現均會引起場地制約偏好的復發行為。經過 14 天的戒斷後,透過甲基安非他命或壓力,皆可再度誘發顯著的偏好行為,類似成癮者長期戒斷後復發的狀況。

該項研究成功的利用斑馬魚建立甲基安非他命場地制約偏好成癮模式,並延伸到消除、戒斷和復發的階段。而研究也顯示斑馬魚場地制約偏好模型對藥物的預測效度與大小鼠相近,因此未來可以取代大小鼠進行新興毒品成癮性以及藥癮渴求和復發的研究。

瀏覽 3,75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